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安在濤搖了搖頭,暗暗咒罵了一聲,狠狠地扣了電話。

……

……

第二天,安在濤回了報社,他必須要回去了,因為他接到電話,報社馬上要進行機構改革,要召開全社員工大會。

在大會上,黃澤名做了長達三個小時的動員講話,在講話裡,宣佈了報社黨委透過的改革方案。

黃澤名所推行的改革方案分三步走,以安在濤這個重生者的眼光來看,這很正常,這是幾年後媒體的經營常態。但在當時,這可謂是石破天驚。

首先是報紙的自辦發行。嘗試採編與經營分離,將發行業務與採編業務分離,成立獨立法人的發行公司,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引入競爭和激勵機制,積極應對傳媒市場變革。同時,發行公司在股份制方面邁出一大步,成為國內開先河的股份制發行公司之一。由報社以濱海晨報大廈抵押貸款500萬注入發行快遞公司,股權結構為報社控股,同時設計了部分職工股,所有員工,無論是編輯還是記者,以及工人都可以參股。

其次是擴版。如果此次擴版成功,可以說“濱海晨報”是全國地方性報紙中最先由四版擴至八版的報紙,此後一擴再擴,直至日後的日均80多版。擴版的一個重大價值是為報社帶來了鉅額的廣告收入,漸漸改變了濱海晨報不良的經濟狀況。

第三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進行體制改良。一方面,說白了就是金錢掛帥,取消了所有的所謂報社福利,而只有好稿才是跟金錢緊密聯絡在一起的,這些錢的數額可以高到數千元,由此,編輯記者們不得不改變以往坐、等、要的萬事不急的風格,取而代之的是風風火火的工作效率。總之報社從此再也沒有上下班的時間概念,到處都是絞盡腦汁咬著筆桿子敲打鍵盤發呆的人。

而另一方面,機構部門重設和精簡。將總編辦、工會、黨辦、後勤之類機關服務部門,進行合併和人員精簡,充實業務部門的力量聞部擴編為新聞中心,新聞中心下設一部二部和熱線,編輯中心重置為三個編輯中心,一個新聞編輯中心,一個是副刊編輯中心,一個經濟編輯中心。

除此之外,還增設了一個審稿中心。不過,審稿中心是一個虛設的機構,沒有常設的人員,三級審稿人員由當日值班總編、總編辦負責人、業務部門負責人組成,合署辦公。也就是說,輪到誰值班,誰就到審稿中心去當班,就算是黃澤名本人也不能例外。

這樣一來,可以大大提高審稿的集中性,免去了記者到處跑找人身高的麻煩,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這樣大規模的改革,幾乎涉及報社所有的部門和人員。尤其是新聞部的變化很大,很多機關人員不得不放下身段到新聞部來做了一個普通業務記者,原先十幾個記者的新聞部,一躍成為70多人的大部室。

機構設定完畢,普通人員調整完畢,接下來便是中層崗位的人員配置。改革方案上規定,新聞部要設一個主任,三個副主任。有訊息說,原先新聞部的孫蘭要進班子,取代劉琦的位置,而業務副主任張綱要扶正。這樣一來,就有了三個副主任的位子。

其中,有兩個已經“名花有主”。一個是黨辦副主任蔣冰被下放,鐵定的副主任人選,另一個是報社的總編辦副主任姜伯靜。這兩人因為機構精簡被下放到新聞部,本身就是中幹身份,自然是毫無疑問的副主任人選。只有一個副主任人選,還要待定。但是,幾乎所有記者都明白,這絕對是要從新聞部現有記者中產生了。

而心照不宣的“候選人”有兩個。

一個是胡勇,他的優勢是從業時間長,資歷老,且據說有某局長在背後為他說話,前前後後給報社領導打了很多次電話。

一個當然是安在濤了。他的優勢是知名度大,雖然進報社時間不算長,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