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章 看水牛

我第一個生活十年以上的村子的水牛不多,可能每個大隊不到三頭,但還是能隨處可見,第二個生活十年以上的村子也是差不多,第一個村子土地肥沃,全村六大隊,人口沒有多少,每個大隊就幾十戶人家。第二個村子土地堅硬,俗稱呼崗上,就是山的半腰,偏黃土地,常年缺水,不適合耕種的土地,所以水牛也不多。

小時候的第一個村子,學校門前馬路兩邊的堰塘就經常出現水牛的身影,一身泥巴,在小水坑裡拍打蚊子和蒼蠅,雖然隨處可見,但也只能留下一點模糊的交集,能獨立一章節出來,可能還是因為我的生肖,也可能是老黃牛的辛勤耕種和靈性打動我了,在寫這章節之前,我都不知道曾經自己當過放牛娃,曾經與水牛還有過交集,完全的遺忘,都是一點零星的片段慢慢回憶出來的。

我們村隊裡肯定可能就只有一兩頭水牛,耕種時期,就靠這頭水牛給整個大隊犁地,在機耕地還沒普及出現在村裡的時候,大部分村民都是這樣度過的幾年,村裡的水牛我家沒有參股,所以沒有直接打交道的交集,基本上都是側面間接參與。我家只養過一頭母豬很多年,這個印象深刻,經常跟隨母親到對面荒村去砍野芹菜回來煮豬食,而且母豬一次能生產十二個左右的小豬仔,經常能見到這樣的場景,我家母豬好像是在某個冬天被凍死的,才結束了我家飼養母豬的時代,母豬為我家還是作出了好幾年的貢獻,小豬仔可以賣給村子人,還能有一點經濟收入。隊裡的水牛,左邊村支書家有份,另一頭水牛在我家河堤下面,二姨家有份,所以我都能產生一點有限的交集,小夥伴放牛,我可能有過陪伴參與,算半個放牛娃,我表哥在河堤上放牛,我也肯定是全程陪著參與了,輪到他們放牛的時候,我都會間接參與放牛,有沒有騎坐牛背過,現在完全記不得了,完全沒有印象,但牽過牛繩肯定是少不了的,經常牽著牛繩子,在河提上看牛吃草。

農村合夥養牛,不知道什麼時候興起的,估計是盛行於改革開放以後,起初是方便於農耕,後來還持續合夥養牛應該就是一種習慣了,就是三十年後的今天都還在持續這種風格,我結婚生子後都還發現,我岳父他們兄弟在當今這個機械化時代還在合夥養牛,養牛就需要放牛,就需要每家每戶抽幾天輪換著放牛,需要派出人手照看幾天,而且是常年累月的,現在的農村人手不足,所以合夥養牛基本快退出歷史舞臺了。

而且耕牛還容易被外人偷走。我初中搬出第一個兒時居住的村子後,在第二個居住的村子裡發生的事,我隔壁的四姨家就有參與合夥養牛,所以我也會經常參與放牛,他們家的牛有一天就在半夜三更的牛棚被人偷走了,還報了案,公安機關還來現場勘查了,只能看到牛棚外面的牛腳印,牛被偷走後,就正式終結了放牛娃生涯,偷牛事件後來還是不了了之,沒法查處,村裡與湖北交界,而且附近還有屠宰場,人家偷牛前肯定就是已經謀劃很久了,當晚偷完牛,就可能送屠宰場宰殺了,屍骨無存,沒法辨認,最後只能預設倒黴,大家共同承認丟牛損失。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有了機械化裝置,水牛犁地已經逐漸淘汰了,可能偏遠地區的農村還在使用,畢竟耕牛時代已經盛傳幾千年了。如今的機械化時代,速度快,效率高,人也不累,但在過去的歷史,耕田種地確是少不了耕牛,平均每三到六戶人家就會養一頭耕牛,特別是主要種植糧食的地區,少了耕牛根本沒法種地,耕地,拉車,交通工具都是牛車,古時候是馬車,馬已不多見,馬車近代以後也退出歷史舞臺了,而我們小時候的一項艱鉅的任務就是放牛,其實那段放牛的時光每每回憶都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無憂無慮。

小時候小夥伴家裡一般都會共同飼養一頭大水牛,是三五個家庭一起養的,每家輪流放養,還搭了牛棚,每年到了冬天就會在牛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