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黑城。
此時的藍玉在接到朱元璋的命令後,毫不猶豫地命令五千人將所獲財物運往撒馬爾罕,其餘人馬則緊緊跟隨他繼續南下。在之前的戰鬥中,那些貴族官員和他們手下的十萬新招募的軍隊在藍玉的追擊下,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迅速崩潰。甚至連巴里黑這座城市也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幾乎被夷為平地。
藍玉作為一名身經百戰的將領,他在軍事才能方面並不遜色於常遇春。而常遇春以其勇猛無畏的作戰風格聞名於世,但同時也因其殘忍嗜殺而備受爭議。朱元璋之所以選擇讓藍玉率領這支隊伍,其實是有著深遠考慮的。在朱樉提出文化滅絕計劃之前,朱元璋就希望透過戰爭來消耗當地的人口,從而更好地控制這片土地。因此,他特意派遣了藍玉這位猛將,利用他的勇猛和手段來完成這個任務。
藍玉帶領著軍隊從巴里黑出發,與馮勝丶王弼等將領分兵三路,分別向加茲尼城丶喀布林城以及白沙瓦城發起攻擊。三人將大軍平均分配,各自帶領一支精銳部隊展開行動。他們相互約定,誰最後一個攻下城池,誰就要負責掏錢請另外兩位人回到應天后,在花船上為期一個月的歡樂時光買單。
在火炮的一輪炮擊下,那三座小城的城門被輕而易舉地轟開了。除了藍玉之外,馮勝和王弼心裡也明白朱元璋這麼做的用意
。現在他們已經踏上西征之路,哪裡還會在乎這些呢?於是,這三座城池被徹底摧毀,化為一片廢墟。
再往前便是德里蘇丹國,但藍玉等人卻停下了腳步。因為在出發之前,朱樉曾特意指著這個地方說過,這個國家要留到最後才攻打。既然朱樉都這樣說了,藍玉立刻派遣使者帶著朱元璋的信件,馬不停蹄地趕往烏斯藏承宣布政使司要兵。
兩地距離並不遙遠,而且在邊境地區還有大明軍隊駐守,以防範德里蘇丹國趁虛而入。自從烏斯藏都司歸附大明之後,那些首領們紛紛帶著自己的財寶離開氣候惡劣的高原,選擇來到山清水秀丶風景宜人的應天府定居。
可以說新政是除了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後第一個完成改革的,沒有了那些貴族首領的牽制,改革起來極為簡單。
所以大量烏斯藏都司的青年加入了大明軍隊,烏斯藏承宣布政使司如今大軍就有二十萬人,信中朱元璋說了,要他們打下後,從烏斯藏調十萬大軍過來駐守,信上蓋著朱元璋的大印,跟聖旨也沒什麼區別。
烏斯藏邊軍統領徽先伯桑敬接到信後,立馬下令調兵前往,並且將此事以飛鴿傳書送到應天城兵部備案以及稟報朱標一聲。
當十萬大軍到達白沙瓦後,藍玉與馮勝就大軍離開前往坎大哈城,王弼被留下作為十萬大軍的統帥駐守在此,後勤補給由烏斯藏承宣布政使司負責。
坎大哈城是公元四世紀時建立,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經過多年戰火摧殘依舊還是一個小城,面對藍玉大軍下,坎大哈的城主出城投降,藍玉接受投降的當天晚上,城中燒起大火,燒了兩天兩夜,終究成為了一片白地。在藍玉的“惋惜”下,大軍直奔伊斯法罕與西征軍匯合。
搜書名找不到, 可以試試搜作者哦, 也許只是改名了!
就在朱元璋他們在伊斯法罕駐紮了一個月後,藍玉的大軍才到達,藍玉隱晦的將自己此番的收穫說了一遍,見朱元璋並沒有什麼反應後才鬆了一口氣。
現如今火炮的出現可以開啟任何一座城池,隨後朱元璋立馬整兵出發,這一個月的時間給他閒壞了,整日無所事事,一天突發奇想盯著朱樉練字,這可苦了朱樉
。。。。。。。。
加茲溫城下,總督利希達看著城下的大軍列陣,發現對方雖然人數眾多卻沒有攻城車以及蹬牆梯,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他自信沒有攻城武器的情況下,對方根本破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