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那個時候,整個學校只訂了一本作文選,每個月的月初只要郵差給送來了,他往往都是第一時間就立馬給我送來了,自己都不捨得看呢,什麼時候看完了,我才拿著作文選去辦公室,或者他來到我家裡,和我討論一下,哪幾篇寫的好,哪幾篇寫的不好,要是咱自己寫,應該怎麼寫等等,然後他才拿過去看看,再讓我把一些好的文章給刻出來,油印出來,分發給同學們。
不過我也是很爭氣的,確確實實沒有辜負他的這一片厚望,整個小學階段,無論是語文競賽,數學競賽,還是什麼語文報競賽,數學報競賽,每次都是我代表學校去參加的,而且幾乎每次都是捧回來了一等獎,多次被評為縣三好學生,市三好學生。說到這裡,就有人問了,那你這麼優秀,怎麼到市這一級就戛然而止了呢,怎麼省裡沒有什麼獎項呢?
這個等我長大了以後才明白,那個年代,作為一個農村孩子,首先是你根本沒有什麼機會去參加省裡的比賽,光是路費你也承擔不起啊,這還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咱沒有那個本事,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成績,可是成績好的人多了去了。直到後來我遇到了一個知情人,說那時候省級三好學生都是城裡人,農村孩子要想獲得這麼大的獎項,除非是有什麼特別特別驕人的事蹟才行,那咱們到哪裡去搞啊......
我記得五年級的時候,語文和數學競賽都是我去參加的,而且是在同一天同一時間,王老師特別在鄉里教育辦磨了半天,他們才同意先讓我參加語文競賽,然後交了卷之後再馬不停蹄的做數學卷子,儘管如此,我還是搞了個雙響炮,給他掙足了面子,給學校拿回了榮光.......
還有一次,縣裡要從各個小學隨機抽取10名五年級學生,到鄉里參加縣裡的統一抽考,抽取名單的原則是這樣的,每所學校由縣教育局相關人員隨意抽取一個學號,然後以此再朝下延續9個名,一共10人參賽。
名單出來之後,王老師頓時像洩了氣的皮球似的,無精打采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區間我們學校恰巧完美的避開了眾多高手,這下子可完蛋了,雖然其他老師也勸他說,咱們沒有抽到好學生,其他學校也一樣啊,可是王老師還是有些悶悶不樂,忽然他發現了一個問題,其中有個叫黎惠惠的女生當天要參加鄉里舉辦的小學生歌詠比賽。
他把這個問題往上一反映,那肯定要再往下順延一個學生了,可能你們猜到了,沒有錯,排在黎惠惠後面的那個學生就是我啊,這下子王老師可高興壞了,還沒有去考試呢,他早就已經勝算滿滿了。
果不其然,因為我的參賽,直接就把我們學校的平均分提高了5分之多,名列全縣第二名,成績出來之後,把王老師給高興的啊,特意提了一隻燒雞和半斤豬頭肉到我家裡來,我母親又給炒了兩個菜,他和我父親一起喝了一場大酒.......
高中畢業之後,我上了大學,王老師還多少次唏噓,說如果國兒稍微有人能給點撥一下,或者家庭負擔沒有那麼重的話,一定能考上更好的大學的......
其實自從上了高中之後,我在家裡待的時間就不多了,每個月只能回去一天,在家裡住上一夜就給回校,大學時候也差不多是這樣子,這一次去了深圳更是兩年多都沒有回來了,在座的人我都是已經好長時間沒有見到了,不過對於王老師的這份知遇之情,培養之恩,我是一直銘記在心的。
真沒有想到這麼晚了,他從哪裡得到訊息竟然也跑了過來,大傢伙紛紛要給他讓座。農村人雖然沒有什麼多高的文化,可是大家對文化人都是高看一眼的,這也說明了咱們中國幾千年來,儒家文化的深耕,讓我們對知識的尊重,我覺得咱們全中國的農村人都有一個最樸素的想法,就是“耕讀傳家,詩書繼世”。
我趕忙搬了一把椅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