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孚沉思良久問道:“幽州駐有一萬曹軍重兵,荀公有應對之策嗎?”
荀諶微微一笑,“你忘了嗎?手握幽州軍權的大將便是閻柔,他雖被曹操重用,出任護烏桓校尉,但當年主公對他同樣恩重如山,我希望能說服他支援新主公?”
“可能嗎?”李孚疑惑地問道。
“應該有可能,事實上他知道我們興袁會,也知道少主住在哪裡?但他卻保持了沉默,我曾經拜訪過他,希望他能支援我們起事。”
“結果如何?”
荀諶有些掩飾不住興奮道:“他沒有表態,不過他說我們勢單力孤,不可能成功,但如果是現在,有江夏支援我們,再加上曹操在南方遭遇重挫,恐怕就不一樣了。”
李孚點點頭,如果真是這樣,能有一萬多正規軍投降,那麼成功的把握就大多了。
這時,隨從帶著三名衙役上來,“先生,他們來了!”
三名衙役都是郭頌的手下,郭頌人脈極廣,他花錢在易縣買了一個門下賊曹之職,掌管一部分衙役,他便利用手中職權將十幾名精幹的手下安排當了衙役。
三名衙役上前施禮道:“參見荀先生!”
荀諶立刻問道:“縣衙那邊情況怎麼樣?”
“回稟先生,縣衙外面聚集了上萬饑民,懇求賑災放糧,情緒很激動,但糧倉已經空了,所有官糧都被縣令倒賣,現在縣衙內很著急,縣令已準備向倉庫駐軍求救了。”
荀諶和李孚對望一眼,時機已經成熟了,荀諶立刻吩咐三名衙役道:“你們速回去告訴郭公,一個時辰後動手!”
。。。。。。。。。易縣縣衙前的廣場上若人山人海,跪滿了上萬饑民,從上午開始,便有上百個家族的長者前來懇求縣衙放糧賑災,但縣衙始終沒有答覆,沒有任何人理睬他們。
時間到了下午,越來越多的饑民聞訊趕來,揹著空空的米袋,拿著破舊的陶罐,跪求縣衙放糧賑粥,廣場上人聲鼎沸,哀求聲一lang高過一lang。
“求求縣老爺放糧吧!”
“我們糧食斷絕,已經餓了兩天。”
這時,人群中站出幾名大漢,他們高聲大喊:“這些糧食都是我們種出來,憑什麼不給我們?我們要自己的糧食!”
有人帶頭鼓動,饑民的情緒漸漸被調動起來,他們不再哀求,開始大喊起來,“還我們糧食!開倉放糧!”
在人群中不斷有人高呼:“那是我們的糧食,要求官府開倉放糧!”
“放糧!”一萬餘人高聲怒吼,吼聲震天,糧倉就在縣衙東側,上萬雙飢餓的眼睛盯著縣衙旁邊糧倉高高的尖頂。
。。。。。。。。縣衙大堂上,幾名官員焦頭爛額,皆束手無策地望著縣令,縣令姓周,是一名五十餘歲的縣官,就是易縣本地人,從一名小吏做起,在官場上打拼了三十年,極會察言觀色,也善於見風使舵,去年曹操駐紮易縣,他當時出任主簿。
但他卻抓住機會在曹操面前表現出了精明,悉心照顧郭嘉,郭嘉病故後,他又將郭嘉安葬在風景秀美之地,墓也修建得很好,使曹操悲痛之餘,也能深感安慰,提升他為縣令。
周縣令已經五十六歲,再向上的仕途之路已經斷絕,因此他一心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這次蝗災鄴都並沒有派監督官員下來,使他抓住了機會。
他勾結易縣豪強,將官倉中的八千石糧食貪汙了七千石,運往外地高價販賣,牟取暴利,而易縣民眾他只用一千石賑災,帳上卻走了賑濟了八千石,就這樣使他一夜暴富,解決了養老問題。
但現在他遇到了難題,官倉已空,但饑民卻不肯散去,使他心中也有點發慌了,一方面緊急向郡衙請求調撥糧食,另一方面就是向倉城駐軍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