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是最難揣測的。
雖然顧騫自幼教授朱貞蒙學、經義,但朱貞心裡對其父朱裕如此安排,到底有沒有怨恨,或者說即便有怨恨但能不能接受這樣的現實,是顧騫乃至他的外祖父陳由桐,此時都無法預料的。
甚至朱裕身前堅持將朱貞留在商洛、不召回洛陽,以及堅持要韓謙北上之前,就派嫡系兵馬進駐商洛,也是防備自己的兒子朱貞會有可能成為禪讓的障礙。
顧騫不懷疑韓謙的胸懷以及善待朱氏宗室的誠意,但倘若朱貞堅決不接受這樣的結果,韓謙必然也要用武力解除朱貞的兵權,確保關中南翼商洛一線保持平穩的過渡,不發生大的變故。
蒙兀人、東梁軍肯定不會放棄這樣的機會,再次舉兵進攻河洛,而金陵諸人會不會接受這樣的現實,會不會趁蒙兀人、東梁軍大舉進攻河洛之機出兵收復河西,此時也是未知數。
此外,遣使前往梁州及蜀中見李知誥、王邕,能否成功說服李知誥、王邕,也是最終決定金陵動向的主要因素,但這時候也還是未知數。
顧騫以及馮繚等人最初一度想著建議暫緩禪讓甚至秘不發喪,想著以便能拖延三四個月的時間,但事實上烏素大石、蕭衣卿並不是那麼好欺騙的。
甚至在韓謙發出動員令,著孔熙榮在鄧均兩州大舉擴編,以及周憚、馮宣等人率棠邑軍精銳,走嵩南棧道進入河洛之際,佔據雍州的蒙兀兵馬以及佔據滎汴的東梁軍就隨之動員起來。
大量的糧秣、精壯分作兩路,一路從太原、上黨、河中往雍州集結,一路從河朔、青淄、徐泗等地往汴滎、孟州集結。
此外,也有明確的訊息證實蕭衣卿此前已經進入雍州城,並頻頻派使者趕往岐州,秘密會見趙孟吉、王孝先二人,不排除趙孟吉、王孝先二人會先率部進攻商洛或華州、潼關。
除了南線各勢力的緊急聯絡、談判,除了河洛兩翼的戰事亟需安排,除了梁國故有將吏的人心慌亂亟需安撫外,還有一件事也需要馬上做出決定。
十數萬軍民從汴京撤出之後,大梁已失國都,而短時間內也沒有奪回汴京的希望,目前迫切需要確定新的國都所在。
之前數日,韓謙皆與朱裕在一起暢談古往今來,顧騫、雷九淵他們與隨韓謙北上洛陽的馮繚、郭榮、溫暮橋、周憚等人多次討論過這個問題。
洛陽除了三面環敵之外,朱裕身前也沒有明確要將洛陽定為國都的意思。
而賈魯河、沙潁河洪水滔滔,虎牢關以東的滎陽城還在東梁敵軍的控制之下,河洛地區與許汝等地,僅僅依靠險陡、狹窄的嵩南棧道聯絡,大股人馬與大宗物資的透過,都極其不便。
這諸多限制,決定著洛陽並不適合作為新的國都所在。
而即便不去考慮金陵諸人的感受,此時作為棠邑制置府的東湖(歷陽)又太過偏南側了一些——事實上河朔劇變之後,棠邑的軍事重心全面北移,這兩年韓謙留在歷陽的時間都佔不到三分之一。
考慮到河洛與棠邑的融合程序,考慮到楚廷可能會有的強烈反應,兼之考慮到要同時抵禦蒙兀人及東梁軍,顧騫、雷九淵與郭榮、馮繚等人私下討論許久,都覺得新都定於壽春,更適合兼顧南北。
韓謙或許暫時還需要親自留在洛陽督軍,但中樞機構必須要立即在新都運轉起來——還有一點,就是從汴京南撤的軍民中,大部分乃是將吏家小、親族,即便說得難聽,將這些家小、親族作為人質,遷到淮河以南的壽春安置,至少短時間內能保證守禦河洛的六萬梁軍將卒的人心穩定,不會出現大規模的投敵事件發生。
「定都壽春嗎?」
聽顧騫說及定都之事,韓謙喃喃自語,站在潛溪寺前眺望北面的川河冰雪。
他們所站的位置,距離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