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於安邑縣境內還有著最多時年產上百萬石池鹽的河東鹽池。
而為籌備此戰,蒙軍在絳縣、曲沃等城囤積五六十萬石的糧秣等物資,皆為成戰利品,另外還繳獲包括優勢戰馬在內各類大型牲口八萬餘頭;蒙兀還有兩萬南遷族人定居於晉州(平陽府)境內,也一併作為戰俘收押。
二十五縣劃為平陽、絳州、河津三府,除了溫博以平陽府制置使兼領軍政外,兩府二十五縣軍政刑獄監察等官員要儘快任命到位接掌地方事務。
軹關陘一陘前後歷時近一年之久,但絕大部分時間戰事都發生在絳縣以南的深峽大谷以及垣曲盆地之中,大梁兵馬出王屋山北坡隘口,進入汾水河谷作戰的時間很短。
戰事對地方農耕生產的破壞很有限,馮繚留下來,是要確保一百五十餘萬口晉民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大梁的治下,確保上千萬畝的耕地春耕秋收之事不受到延誤。
目前也是全面在汾水河谷推行諸多新制的最佳機會,要儘可能周密的設定鄉司,掌控鄉野,趁著地方勢力處於解體的狀況,就徹底壓制住,不給其冒頭的機會。
還有一件關鍵的事情,就是組織鹽池的生產。
目前敘州在婺川年產三十萬石井鹽,但已經遠不敷大梁民軍所用,太和二年之後,大梁每年經楚淮東鹽場輸入食鹽都在六十萬石以上,還逐年遞增。
後續將汾水河谷及關中等地的用鹽都統計在內,大梁境內一年至少要耕用一百二十萬石,倘若主要從淮東鹽場輸入,每年至少需要耗資二百萬銀元。
儘快在安邑組織鹽民,恢復河東池鹽的生產,每一個月差不多就能為大梁節省十數二十萬銀元的購鹽開銷。
河東池鹽的恢復生產方式,韓謙在返回洛陽前也都確定下來,由大梁第一儲蓄局以及洛陽、東湖兩個地方儲蓄局出資,在安邑招募鹽民組建鹽業商社生產。
鹽業商社所生產的食鹽,在稅政司每石池鹽加徵相應的專稅後,再由鹽商轉售諸州縣。
這樣就省去中樞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去組織池鹽的生產、運銷了,避免中樞機構過於龐大冗雜。
第七百五十二章 戰後
到太和六年的年底,諸部才較為徹底的對汾水河谷以及周邊山嶺間的殘敵進行完清肅。
軹關陘一戰,前後共歷時十一個月,總計殲滅蒙軍十二萬五千餘人(其中俘虜敵兵七萬一千餘人,俘虜計入殲滅總數,斃敵五萬四千餘眾);另在晉州(平陽府)北部收俘蒙兀婦孺兩萬餘眾。
蒙兀本族騎兵精銳作戰最為武勇、兇悍,在戰場之上被擊斃兩萬四千餘人,最終繳械受俘者甚至都不到六千人,比例遠遠遠歸附晉兵及燕雲漢軍。
歸附晉兵及燕雲漢軍以及渤海國步卒,被沖潰後,作戰意志就弱得多,包括前期死守以及增援垣曲城被擊斃的逾一萬潞州精兵在內,歸附漢軍最終在戰場上被擊斃,以及倉促間想洇渡汾水北逃而淹死的人數,總計僅有兩萬四千多人。
軹關陘大捷,前後被俘的歸附漢民總計高達六萬四千多兵卒。
蒙兀人俘兵以及平陽府收俘的蒙兀南遷族人裡的精壯,七千餘人都悉編入諸部輜兵營充當苦役,用以修造道路、城垣。
而將從晉州收附蒙兀婦孺,打散後遷往諸府縣鄉司編為民戶,與之前投降的東梁軍、歸附漢軍俘兵,強行婚配組成新的家庭,充實丁口。
而六萬四千多附敵漢軍俘兵,則統統填入預備役旅,作為輔兵使用,加強操練教化。
由於蒙兀本族精銳的驍勇善戰,即便潰逃被圍困後,投降者也不多,致使大梁兵馬傷亡也不少——這一次會戰,除開傷愈重歸營伍的將卒,戰死沙場以及傷重不治、致殘退伍歸鄉安置的大梁將卒總計也超過三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