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關中(四)
「前面就是野子溝,原先溪溝上有木橋通往東岸,但兩天前斥候趕回來探報,橋樑前些天才被山洪衝垮,作戰地圖上沒有標識出來。雖然橋的石礎子還在,但左右覓不到大木,短時間內想修復木橋很難。除此之外,往南十餘裡外有道峪子,野子溝行到那裡,河床一下子擴大二十餘丈,河灘不深,騎兵可以直接泅水而過……」
馮宣看著作戰參謀將地圖鋪在馬鞍上,將大軍前行的路線拿炭筆勾勒出來,問道:
「曹霸所部跑到哪裡去了?」
「曹霸將軍將其部分作三隊,一路走北線橫山峪,一路走南塘竹橋,他親率一路兵馬午前從這道峪溪渡灘東進,此時應該在高隴塬修整。」作戰參謀將野子溝東側的一座塬子圈出來,將曹霸午前行進路線標註出來。
馮宣抬頭看到陰霾的天空,說道:「或有急雨,可有沿野子溝派人北上,盯住水情?」
泅渡淺灘時,最怕遇到上游驟雨致溪水大漲。
雖然對附近地形敵情的斥候偵察,有專人負責,但馮宣在執行新的作戰方案時,總會將所有的細節都確認一遍,以免出現遺漏。
得到作戰參謀肯定的回答,馮宣示意其本部騎兵往下遊方向的峪灘前進,他微微眯起眼睛,眺望東部剛剛升起來的朝陽,已經有一夜沒有撤到灞橋大營傳遞來的最新訊息,這時候也不清楚成德軍主力昨夜有沒有渡河北上,心裡多少有些擔心他率部東進時機還是略早了一些。
雖然王元逵遣秘使見荊振、孔熙榮,答應無條件交出所有的兵馬獻城投降,但前日夜間成德軍就又派一部嫡系人馬渡過渭河,對涇水西岸醴泉、池陽進一步加強控制。
荊振、孔熙榮預料到王元逵答應的所謂投降,很有可能是緩兵之計,他極可能率部會沿涇水西岸的河谷,往渭北高原深處的慶州、原州境內逃去。
之前,隴右軍從天水出兵,翻越隴山東進鳳翔,乃是兵分兩路:
一路是李知誥率領以張松、鄧泰、趙慈等部從渭水南岸東進,之後又與周通、郝子俠會師到岐州城外,圍攻王孝先殘部於岐州。
一路是馮宣率侯莫、曹霸、盧澤、李摯等部沿渭水北岸東進,沿路收復渭水中游北岸的隴縣、岐山、雍縣等城,同時承擔從北岸封鎖王孝先往北逃往渭北高原通道的作戰任務。
沒想到王孝先很有骨氣,不僅寧死不投降,甚至從頭到尾都沒有率部渡過渭水,逃往渭北原的山嶺溝壑之中頑抗的意思,這使得馮宣他們北路兵馬的攔截計劃落到空處。
隴縣、岐山、雍縣的守軍都是望風而降,這些天都沒有撈到什麼仗打,曹霸等將滿心鬱悶。
雖然這次他們同樣承擔起從北部切斷王元逵所部成德軍北逃的作戰任務,曹霸還是滿心擔憂王元逵這個沒用的鳥貨會直接選擇投降,使得他們一路過去只有佔領城池、收攏降兵等瑣碎事可做。
馮宣卻更傾向荊振、孔熙榮等人的判斷。
趙孟吉率蜀兵北伐關中之際,王邕發動兵變,奪取蜀國大權,趙孟吉及數萬蜀兵從此淪落異鄉,最初佔岐鳳等地,日子過得極為艱難;而之後即便投蒙兀人,率部駐守孟州,過得也不舒坦,上下將卒甚至還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趙孟吉自身也過得極為節儉、艱苦,軹關陘大捷之後,趙孟吉最終選擇投附,卻沒有提太不知天高地厚的條件。
當然了,除了李知誥、柴建所率領的梁州軍外,趙孟吉乃是第一個率部整編投附的敵將,即便是千金買馬骨,韓謙也會厚待他。
當然了,趙孟吉雖然率部參與對河洛的戰事,但並沒能佔到什麼便宜。
再一個,趙孟吉投蒙兀人,是形勢所迫,而趙孟吉會陷入這樣的惡劣局面,一切又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