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誥沒有說話,心裡卻未必認同姚惜水與鄧泰的判斷。
雖然直覺告訴他,韓謙必然已去金陵,雖然姚惜水與鄧泰的猜測看似是很合情合理,但他總覺得還是小看了韓謙的格局。
畢竟以敘州的基礎,韓謙真想要重回嶽陽核心,有的是其他辦法,沒有必要如此用險,只是他也想不明白韓謙為何一定要親自去金陵,而韓謙到金陵又能幹得了什麼?
「韓老大人為國為民,唯心赤誠,只是此時安寧宮大肆宣揚韓老大人當年諫驅饑民等事,以汙其名,即便龍雀軍中也有很多低層將卒存在誤解,韓謙此去金陵,或是有為其父正名之意吧?」蘇紅玉雖然也覺得韓謙此去金陵,是為滯留潤州的龍雀軍家小,但對韓謙的動機猜測,卻跟姚惜水、鄧泰不同。
《疫水疏》出自韓道勛之手,到此時還僅有極有限的人知曉,但知悉其事的人絕大多數都不會宣揚,甚至都還極有默契的守口如瓶;實際上從削藩戰事完勝之後,就有很多人擔心韓道勛與韓謙父子二人的政治聲望太高。
「我也不在這裡宿夜了,這就趕回嶽陽去。」姚惜水說道。
「惜水,切不可洩漏韓謙的行蹤,你就當此事沒有發生過;我們沒有必要做韓謙的敵人!」李知誥見姚惜水這麼晚都不想在九峰城宿夜,這就乘夜走人,抬頭驚說道。
「你我雖然是宗室遺孤,但此時諸事還是夫人作主,這一切都該由夫人決定,」姚惜水又指著李知誥手裡那封鄧石如留下來的遺書,說道,「而這封信除了夫人,僅有我們四人看過,即便一定要與韓謙為敵,也是我與夫人,與大哥無關——大哥不會想到要將我扣押下來吧?」
李知誥痛苦的皺緊眉頭,今夜太多事令他心亂如麻,令他完全看不明白未來形勢的變化跟走向。
姚惜水在亭中站了一會兒,見李知誥沉默許久都不吭聲,她才轉身走出亭子。
她何嘗不知道韓謙的強大跟詭計奇謀,但她不同於李知誥,她親眼看著魯王府數百人葬身火海。
當年的一幕如烙印般刻入她的靈魂深處。
第三百八十四章 奪兵
「事不宜遲,侯爺當早作決斷,再有拖延,或將生出其他變數!」
在位於延陵埠鎮集中心的一座大宅之中,陳銘升作為削藩戰事期間留守桃塢集屯營軍府的都尉、護軍府典軍,也是信昌侯李普到金陵後徵調兵戶湊出七千精銳的主將,此時正昂首站在案前,青筋暴露的手按住腰間的佩刀,揚聲勸信昌侯李普早作決斷。
初夏時間,天色還剛剛有些炎意,夜色已深,大堂的門緊閉著,數支大燭正燃燒著,散發出蜂蠟的香氣,不知從哪個縫隙裡透進來的微風,吹得燭火微微晃動著,也令堂下諸將的臉色看上去頗為陰晴不定。
從金陵事變迄今已經過去五個多月,這期間發生的諸多事,彷彿有如鉛般的陰雲,壓在他們的心頭,令他們喘不過氣來。
寶華山南麓原本位於京兆府所屬的江乘縣境內,設立桃塢集軍府之後,南麓與赤山湖之間的土地便從江乘縣劃出來;寶華山往東則是潤州治所所在的丹徒縣境內,而東南則是另一個屬於潤州的大縣丹陽。
過去五月時間內,他們的活動範圍就在桃塢集軍府、江乘縣、丹徒縣、丹陽縣四地。
最初時,看到安寧宮徹底掌握金陵城內外的禁軍、侍衛親軍,信昌侯李普擔心會陷入重圍之中,毫不猶豫便放棄桃塢集軍府(秋湖山)東進,先率部掩護家小東撤到丹徒城(潤州城)。
楚州軍前鋒大將饒耿率八千楚州軍精銳渡江南下,要為楚州軍主力渡江挪開地方,信昌侯李普則讓出臨江的丹徒城,拖家帶口撤到南五十餘裡外的丹陽城。
而待信王楊元演率八百銀戟親衛渡江進入丹徒城,便勒令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