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謙看了馮繚一眼,心想即便馮繚最後知道他父子二人為朝廷謀算潭州,也順帶著馮族算計進去,但只要馮氏族人能在敘州紮下根來,相信頗識時務的馮繚對他父子也不應該會有太深的怨恨吧?
「薛若谷三人是要派人盯住的,」韓謙沉吟片晌,跟馮繚說道,「以往我父親在敘州,乃是薛若谷三人傾力相助才勉強穩住局面,而目前看來,薛若谷三人即便不暗中搗鬼,也必然會百般懈怠,我父親身邊缺少熟知吏事的助手,不知道馮兄可願屈就?」
「少主所命,馮繚怎麼不從?」以往心高氣傲的馮繚,這時候也放低姿態應道,願意到韓道勛身邊任事。
再怎麼說,韓道勛都是韓家家主,到韓道勛身邊任事,總是要比留在韓謙身邊聽候差遣,更能叫馮繚願意接受——他卻沒有想到韓謙要親自整合馮氏奴婢部曲,才不讓他留在自己的身邊,以免這些奴婢部曲習慣性的更聚集到馮繚的身邊。
「馮族子弟衣來伸手、食來張嘴,享受慣了富貴,能治事者十無一二,以往無所謂,馮族的財富能供他們享用八輩子,但此時絕非馮氏之福。馮氏想要再興,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韓謙又跟馮翊、孔熙榮說道,「我會在五峰山那邊劃出一座田莊來,專使馮氏族人遷進去耕種,不得用奴婢、部曲代之。馮兄留在我父親身邊任事,而到田莊統領族人勞作以及教導子弟讀書、學習拳腳兵事等務,便要你們二人擔待下來。」
即便將馮家奴婢剝離出去,韓謙也不想白白養活四五百號馮氏族人。
馮翊、孔熙榮多多少少覺得韓謙不夠意思,馮繚則更能認清現實。
首先韓家父子掌握著敘州的大權,與馮氏再交好,也不會拿出那麼多的資源,讓馮氏在敘州一舉成為擁有五六千奴婢的豪族。
將奴婢部曲交出去,是馮氏族人能在敘州安身立命、託庇韓家父子的條件而已,這是馮繚在金陵就想明白的事情。
而馮氏此時在敘州,可以說是篳路藍縷。
除了嬌生慣養、眼高手低、滿心怨氣、離心離德的四百多族人外,馮族現在手裡什麼都沒有。
馮繚也在思考馮氏不想被擊潰,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甚至不將四百多馮氏族人集中起來安置,馮繚都懷疑或許用不了多久,馮氏就會徹底的變成一盤散沙。
韓謙此時提出要將馮氏族人集中到一座田莊裡,強制勞作以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在馮繚看來,這或許是保持馮氏不分崩離析的唯一辦法。
至少他與馮翊、孔熙榮三人,要是沒有韓家父子的強制力幫助,是沒有辦法要求其他族人聽命行事了。
而馮翊、孔熙榮二人,經歷這次劇變,也應該成長起來,承擔一些責任了。
這時候田城、高紹、林海崢三人一起穿過院子,走過來,韓謙招呼守在院子裡的奚昌,跟他說道:「你先帶著馮家人去奚寨安頓下,奚寨以西雞籠嶺下的田宅,都交給馮家人耕種居住,田舍有所不足,奚寨應全力資助其建造開墾,錢糧實報實銷……」又跟馮繚說道,「馮兄去奚寨熟悉一下情況便回城來,我父親身邊亟需馮兄相助。」
黔陽城外只有兩大據點是韓謙能直接控制的,一是楊潭水寨,一是奚寨,馮家奴婢、部曲都暫時安排到楊潭水寨,那馮氏族人就只能安排到奚寨,從奚寨附近劃一塊地,供他們開墾耕種。
至於韓謙對馮繚說的這句話,一方面也是看重他的謀劃能力,一方面也是安他的心。
初到敘州,一團亂麻,看韓謙還有很多事情忙碌,馮繚、馮翊、孔熙榮便先隨奚昌出去,帶著族人先遷往奚寨安置。
待馮繚、奚昌等人走後,韓謙才將林海崢、高紹、田城以及楊欽喊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