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等人恍然大悟,方知宋徽宗不是真的興師問罪,只不過是一種考驗。他們見宋徽宗廢除舊制,減免苛捐雜稅,心裡對他更是佩服,覺得宋徽宗不像外面傳聞的那樣,只會詩詞歌賦,乃是文人雅士。
宋江等人急忙躬身齊聲喊道:&ldo;臣等自當竭盡全力效忠皇上,效忠大宋,絕不辜負皇上重託。&rdo;
宋徽宗點點頭,正聲道:&ldo;好!梁山好漢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朕就拭目以待。若是發現你們與那些貪官汙吏一樣,作奸犯科,中飽私囊,一經發現一律殺無赦,望諸位不要忘記今日之諾言。&rdo;
&ldo;你可知罪?&rdo;宋徽宗處理完梁山等人的事情後,目光又看向了趙構,冷聲喝道。
趙構自知衝撞了宋徽宗,又在朝堂上與高俅對峙,不禁低下頭,恭聲回道:&ldo;兒臣知罪!&rdo;
宋徽宗沉聲道:&ldo;身為大宋廣平郡王,又是樞密院使,公然在朝堂上與大臣對峙,還口出狂言,朕甚是失望,又衝撞朕,依法論罪可處以罷官免職。然而,此次招安中,你居功至偉,又為朕招來如此良將,功過相抵,既不罰也不賞,你可有話要說?&rdo;
&ldo;兒臣無話可說,謝父皇!&rdo;
趙構哪裡還敢再衝撞,之前的衝撞是因為顧及到自己的承諾,而且事關國家大事,宋江等人實在是人才,決不允許貿然被斬殺。此時,這個事情淪落在自己身上,趙構覺得不怎麼重要了。如果真的要處罰的話,不是罷免官職這麼簡單,問題還會更加的嚴重。至於,招安的功勞也不過是宋徽宗依託的藉口。
此時,趙構只能乖乖的承認自己的過錯,要是固執己見,不認錯,後果就會更加的嚴重。趙構深深地知道這個道理。與此同時,高俅等人則心裡有些不樂意了,他們巴不得趙構被宋徽宗處罰,這樣才有機會打壓趙構。
宋徽宗處理完趙構的事情,又看了一了高俅,喝道:&ldo;高太尉,朕沒有下旨讓侍衛進來,你卻急切地下令,居心何在?&rdo;
趙構沒有受到嚴懲,高俅還有些惋惜,卻不想宋徽宗的話頭對著自己,這讓他有些慌張,方才想起自己也是失了禮數。於是,高俅想要回答,卻被宋徽宗出聲阻止,道:&ldo;朕姑且念你護主心切,此次也就既往不咎了,要是敢有下次這樣的事情發生,休怪朕不講情面。&rdo;
高俅擦著冷汗,他心裡也知道宋徽宗是為了平衡,讓他無法反駁,唯有默默地接受這樣的結局。不過,趙構看著宋徽宗處理妥當,慢中有細,有條不紊的將這些事全部化解,又經歷了宋徽宗變幻不定的神色,情不自禁的想道:&ldo;當真是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要人頭落地!……&rdo;
第113章 紛爭再起
宋徽宗賜封宋江等人後,又率領百官前往集英殿,此宮殿乃是在大慶殿西側,與垂拱殿毗鄰,垂拱殿乃是接見外臣和設宴的場所,集英殿是策進士及觀戲、舉行宴會的場所,也就是說集英殿是專門設宴款待群臣的場所。
文武百官紛紛跟隨在宋徽宗身後,移步至集英殿,身為一國之君宋徽宗率先落座在大殿正中間的位置上,群臣依據朝中的官職高低,紛紛落座。此時,朝中的王爺沒有前來,以及太師、太傅等未曾設立,故而朝中一品大員缺失,唯有從一品大員落座在首席之上。
由於宋朝重文抑武,高俅又是權傾朝野,身居太尉要職,使得他落坐在宋徽宗左側,以此為尊;趙構是朝中樞密院使,還未真正的完全接管,有名無實,只能算是正二品,距離從一品還有些距離,不過他擁有郡王的爵位,乃是從一品端坐在宋徽宗右側。
並且,朝中大臣也不是隨意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