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醫聖孫思邈說:“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醫”。一個醫生,不研究易經,你就不會達到給皇帝看病的水平的。現在的中醫,望聞問切只停留在表面上,成了一句口頭禪,太可惜了。現在中醫只會問和切了。

孫思邈活了一百零二歲。孫氏七歲就學,日誦千言。他對陰陽、推步、醫藥無不精通,著《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唐以前醫方之大成,於針灸創奇|穴和阿是|穴。

孫思邈認為:“對天道變化了如指掌的人,必然可以參政於人事;對人體疾病了解透徹的人也必須根源於天道變化的規律。天候有四季,有五行,相互更替,猶似輪轉。那麼又是如何運轉呢?天道之氣和順而為雨;憤怒起來便化為風;凝結而成霜霧;張揚發散就是彩虹。這是天道規律,人身之氣流注周身而成營氣、衛氣;彰顯於志則顯現於氣色精神;發於外則為音聲,這就是人身的自然規律。陰陽之道,天人相應,人身的陰陽與自然界並沒什麼差別。”

儒門易家簡史(4)

醫易同源。中醫最強調“望聞問切”,望指望氣,聞指聽音聞味,切指切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聽的比看的全面。

唐代很重視音的判斷。唐代的音韻學發展也十分鼎盛。

唐代還講究五音宅相,即姓氏的音不能與住宅的座山方向有牴觸。例如:張為金音,不能居火宅。

()免費電子書下載

此外,在宋以前,司馬遷、王充、李靖、房玄齡等等也都是易學大家。他們的“易名”之所以少有人知,只不過是被其政名、文名等所掩而已。

宋代

宋代的邵雍是易學發展史中最重要、最有成就的人物之一。他不但在易學上名聲鼎立,人人皆知,而且在理學方面,還是北宋五子之一,是研究易學與儒學都不可逾越的人物之一。在易學發展史中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皇極經世》、《邵子神數》兩大著作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周敦頤是《愛蓮說》的作者,也是“理學”的開山之祖。他是最早將太極圖傳入學界的人。周敦頤說“無極而太極”,意思就是“無形而有理”,象數還未形成,但其道理已具備。太極即理,理為本體,本體即道,道者天地之心。還說:“聖可學乎,可藥乎,一為聖也。”

《易?說卦傳》中“窮理盡性以至於命”這句話被看作是《周易》中的“易道”。“易”

有“三義”,一曰變易,二曰不易,三曰簡易。“不易”講的是“易道”,“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就是不易之道。這裡提出了三個概念:“理”、“性”、“命”。這三個概念在後來周敦頤那裡做了重要的發揮,他在《通書》中有專門一篇文章叫做《理性命》。

“窮理”就是窮“易道”。朱熹講只有“格物”而後方能“窮理”。王陽明年輕時篤信朱學,依朱子所說格他父親王華北京官署裡的竹子之理,結果未果而中途病倒。“窮理”用我們現代的話講就是認識事物的本質,認識事務現象的背後是什麼。比如桌子的背後是什麼呢?背後的東西能不能被認識?也就是“理”能不能被我們“格”出來?大家應該想一想。王陽明按照朱熹的方法沒有“格”出來,那麼這個“理”究竟在什麼地方?王陽明窮盡儒、道、佛之書,後來他找到了“理”就在心中,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心就是理。這樣他就開出了與朱熹不同的路向,一個是“理學”的路向,一個是“心學”的路向。

何謂“儘性”?首先,“性”就是我們說的人性,對“性”的本性,人們眾說紛紜,有人說人性是善的,有人說性是惡的,也有人說性是善惡相混的。其次,“性”是從哪裡來的呢?《中庸》開篇就說“天命之謂性”,《郭店楚墓竹簡》裡講“性自命出”。這說明“性”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