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養父養母來到尼斯生活的時候,鬱寧只有十歲。
尼斯漂亮得好像油畫一樣的風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抵消不了異國陌生感的侵襲。語言不通的障礙,讓他從本來就不算開朗的性格,變得更加沉默。聽不懂,說不出,和別人天生的不同,這些差異都讓他感到挫敗,連續好幾年的時光,他都處在艱難的磨合期。
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邊緣人,是兩個世界交接卻無法交融的那一部分。
青春期就好像是一場寒冷的沒有盡頭的冬雨,直到遇到那個人的時候,這場雨才有了即將放晴的跡象。
鬱寧也說不上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他短暫的人生閱歷讓他無法形容出這種致命的吸引。只要他靠近這個人,就忍不住做出令自己難堪的舉動,毫不猶豫地踏出舒適圈。
咖啡店是個好的邂逅場景,對於戀愛而言。可是鬱寧很清楚,戀愛這兩個字,不管是對他,還是對於那個人,都不是一個適宜的詞。
明知道,明明知道。
他將腳踏車停在了咖啡店的門口,穿過三四個露天卡座,推開了玻璃店門。被冷氣凝住的咖啡香氣亟不可待地向外流動,將他整個人浸泡起來。
鬱寧的侷促不安相較於第一次已經有所改善。第一次遇見南柯是一個尷尬無比的場景,被欺負的他替“朋友們”買咖啡,一個人在這裡買了十六杯咖啡,好不容易平衡了杯子之間的重量拎了起來,最後還是莽撞地撞上了店員,兩個人的身上都是咖啡。對社交有著天然恐懼的他連連說著抱歉,頭都不敢抬起,對方卻溫柔無比地替他接過了手裡的咖啡,詢問他有沒有事。
抬頭的時候,鬱寧才發現,這個人和自己一樣,有著一張亞洲面孔,但是五官更多鋒芒,不像自己,透著一股未成年的曖昧不明。
之後的很多很多天,他都因為初遇的尷尬沒有來過這家咖啡廳,即便是再被那些人指使,他也選擇繞遠路去另一家咖啡館。
有時候路過,隔著路面蒸騰的熱氣看向咖啡店的玻璃窗,總是能看見那個人的身影,他忙碌的樣子非常的好看,有種充滿禮節的陽光感。人們總是羨慕著自己所沒有的東西,鬱寧把他對這個人的過分關注歸結在這一點上。
終於有一天,他覺得這個人應該已經忘記當初初次見面的傻事了,所以假裝第一次購買咖啡的樣子,走近了咖啡廳,好不容易整理好心情走到櫃檯點單,卻發現那個人笑得一臉燦爛。
“好久不見。”
原來他一直沒忘。鬱寧努力佯裝出來的鎮定在這個人過分溫暖的笑容裡土崩瓦解。
偽裝出來的第一次相見,和真正的第一次一樣,都很尷尬。
但次數多了,這種感覺也就淡化了。鬱寧只是不明白,為什麼遇到他的緊張和心悸,並不會隨著次數的增多而減淡。
看見一如往常推門進來的鬱寧,南柯露出了比職業性微笑更多幾分愉悅的笑容。視野裡的少年穿著一件豆綠色的t恤,像一棵水靈的小蔥,到膝蓋的白色運動短褲下露出一雙正在生長期的腿,筆直修長,肌肉勻稱。
“今天想喝什麼?冰美式?還是拿鐵?”
其實這樣的提問挺多餘,這個孩子每次來都會點拿鐵,大概相比於咖啡單薄的口感,更喜歡牛奶交融進去的順滑濃郁。
“拿鐵。”鬱寧的眼睛瞟著已經非常熟悉的選單,沒有直視南柯的眼睛。
點單完畢後的他,走到了臨窗的一個空座,望著窗外等待著自己的咖啡。
其實窗外並沒有什麼新奇的東西,他看的其實是玻璃反射出的南柯的身影。
“你的拿鐵。”南柯將咖啡放在了他的桌子上,“抱歉我今天沒有加冰塊,你每天喝冰咖啡,對胃不好,今天就讓它休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