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3部分

不少記者還知道除了自身的努力,林曉玲在圈子裡有著深厚的背景。

好夢公司的老總林子軒是她的哥哥,她和馮曉剛、葛尤、姜聞等人熟慣的很。

姜聞拍攝《陽光燦爛的日子》,林曉玲就在劇組裡做過劇務,這就是人脈關係。

所以,混演藝圈的記者對於林曉玲執導《渴望》的續集一點都不奇怪,也不會問那些可能得罪人的問題,不值得。

可以預見,今年有關《渴望》續集的話題會一直火爆下去。

他們還想從好夢公司得到更多的獨家新聞,如果因為得罪了林曉玲被好夢公司列入黑名單,那就得不償失了。

整場釋出會,林曉玲就回答了一個問題。

“林導,《渴望》這部電視劇在國內影響深遠,你覺得這部續集怎麼樣才能讓觀眾滿意?”有記者發問道。

“每一部電影都不可能讓所有觀眾滿意,總會留有遺憾,電影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林曉玲回答道,“我們有一支出色的製作團隊,有一批像張老師和李老師這樣優秀的演員,有大家的支援,我能做的就是儘量減少遺憾,為觀眾奉獻一部值得回味的影片。”

這個回答中規中矩,不張揚,符合她現在的身份。

釋出會結束,記者們回去趕稿,爭取明天見報。

電視臺佔有優勢,在晚上的娛樂新聞上就能播出。

這個報道不光是釋出會,還要整理各種資料,對《渴望》這部電視劇進行全方位的回顧,甚至是做一個專題。

接下來的幾天,媒體在回顧的同時,對《渴望》的續集做了大量的解讀。

透過釋出會上透露出來的點滴訊息,這部續集講的是九十年代的故事,但具體的故事內容不得而知,只能說和整個時代的發展息息相關。

除了那些演員們,年輕的導演同樣受到了關注,林曉玲過往的履被刊登出來。

有些讀者恍然,原來那部叫做《姐姐》的紀錄片是她拍的啊。

當年《姐姐》在社會上由於家庭教育問題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和反響。

林曉玲沒想到自己拿了大獎沒有出名,拍《渴望》的續集卻讓她被國內的百姓所熟知。

在感慨的同時,她意識到自己的責任。

專案已經啟動,資金會陸續到位,電影的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

林曉玲以往只指揮過二三十人的劇組,這次要統領上百人的製作團隊,對她來說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種鍛鍊。

一名導演不能光拍攝小成本電影,還要能駕馭大製作,如此才能成為大導演。

以李桉為例,剛開始拍片的時候也就是幾十人的小團隊,現在幾百人的團隊照樣玩得轉。

大家都是這麼一步步鍛煉出來的。

這次的製作班底以好夢公司和京城電影製片廠為主,林子軒和韓三評是製片人,還邀請了電影學院的教授鄭洞添做為藝術顧問。

整個製作團隊的水準很高,接下來就看影片的拍攝情況了。

按照拍攝計劃,兩個月的籌備期,七月份開機,五個月的拍攝週期,十二月份拍完,一個月的後期製作,爭取在過年之前上映。

二零零零年元旦和春節的間隔不遠。

那時正是迎接千禧年的狂歡時刻,《渴望》續集的上映有著特殊的意義。

“迎千禧,看《渴望》。”

千禧年意味是新的開始,《渴望》意味著對過去的懷舊。

新舊交織的年代,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戀,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渴望。

相信這種宣傳口號一定會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

好夢公司今年投資的兩部電影,《大腕的葬禮》放在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