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輪效應。不知道盧一品和顧覽知不知道這個心理學名詞。
「看到一個人,說這個人真高。面板真白。或者身材真好。再或者說這個人長得真好看,眉目傳情,顧盼生輝,舉手投足之間都是風情。這個人的『高』,『白』,『好身材』,『嫵媚多姿』,是不是就成了對這個人的第一印象,進而成為對這個人最深刻的印象。」
幾個小時前,許暢的這番闡述,在劉餘川的腦海里浮現出來。
「大多數人都會犯一種錯誤,那就是被自己的第一印象所左右。第一眼給你留下良好印象的人,在以後的接觸中,或者在你的個人認知裡,都會認為這個人,是好的。還會用把這種第一印象得到的『好』的評價,擴充套件到認為這個人的品性,人格,學識和能力都是『好』的。」
「但其實,你對這個人知之甚少。你就只是看到了這個人你能夠看到的那一面,更直觀,外顯的那一面。這一面,讓你對這個人的認知,產生了片面性。這種認知的片面性,可能是你主觀認知的單一性導致的,也可能是這個人故意給你造成的片面印象。」
「你喜歡白的,所以認為白就是好看。你喜歡一個人靈動的眼睛,就認為眼波流動,明眸善睞的就是美人。你的個人喜好,好惡是你判斷另一個人的第一標準。」
「但是你評價的這個人真實的樣子,真實的內在品質是怎樣的,這是第一眼的印象一定無法得到準確判斷的。面板真白的人,可能有腋臭,可能不會說話。身材苗條可人,搖曳生姿的人,可能品性低劣,是個人盡可夫的蕩婦。」
「這就是暈輪效應。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指的是人們在交往認知中,對方的某個特別突出的特點、品質會掩蓋人們對對方的其他品質和特點的正確瞭解。這種錯覺現象,除了和掌握對方的資訊太少有關外,主要還是個人主觀推斷的泛化,擴張和定勢的結果。很容易在對他人的判斷中,形成成見或者偏見。」
「暈輪效應會產生三種具有欺騙性,嚴重誤導判 斷的特徵。遮掩性,表面性,彌散性。遮掩一個人的其他特徵、特質,品格,因為暈輪效應產生的前提就是對一個人粗淺的,前期性的認知。但如果這種遮掩和表面性,沒有被好地糾正,就會從對一個人的表明判斷,彌散到對這個人整體的判斷,或好,或壞。」
「這樣的判斷,基本都是偏主觀,有失公允,不夠客觀和理性的。」
劉餘川回過神來了。
「田文明像是一個連續作案多起,殺死 10 幾個人,包括一個小孩子的連環殺手嗎?」
這恐怕是最讓盧一品和顧覽感到難看的問題。這一刻的劉餘川,又恢復成了原來的樣子。不講人情,像稜刺一樣尖銳,傷人。
兩個剛剛提出自己疑問的人都沉默了。
田文明的案件,他們兩個人是全程參與的。從田文明背著那個樣式陳舊的工具箱找到阮益達,到劉餘川用「殺死那個石家莊人」和 11 本年冊,把田文明的最後一點精神防線擊潰,他們都是見證者和參與人。
田文明也不像兇手。
可他的確就是。
宋允銘也不像是個兇手。他會是嗎?
「什麼是壓力?」
「我師父說,壓力破不了案。破不了案,案件就是昆州刑警頭頂一盆又髒又冷的水。不光冷,還臭,還髒。又冷又臭又髒,讓所有警察都冷到骨頭裡,全身上下都是惡臭味,臭不可聞,讓人避之猶恐不及。為了白銀兇手,他等了 20 年,從中年人,等到職業暮年。」
劉餘川已經不需要盧一品和顧覽回答了。他自己替兩個產生了懷疑和自我懷疑的同事,給出了答案。
終於有機會和宋允銘「同場競技」了。這就是阮益達此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