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子對社會的價值觀是在初中開始定下來的。
上了初中之後,劉小子學會了抽菸、也學會了什麼叫權,什麼叫財。
都上了初中了,這裡每個學生都覺得自己長大了,特別是住校的這種,就成了大家分享家庭教育的聚集地了。
在這裡大家的身份都是相對平等的,因為整個學校分成兩部分的階級,一部分負責讀書,住外校的,因為是窮人,所以會讀書,還有大部分是劉小子這種住校的,人上人,家裡不是當官就是當老闆的。
劉小子那一屆,有三百多名學生,一樣來自東沙縣的有80多人,按照劉小子的理解,都是排得上號的人。
在大家的言傳身教之下,劉小子學會了吃蘋果要削皮,還要咬兩口就要扔掉,不扔就是異類,同學們就會很驚訝。
像大賓士、寶馬和大富豪這種豪車的區別就是劉小子同學們教導的。
劉小子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一次蹭同學的車回家的時候,那位同學跟他解釋了半天,什麼叫“藍鳥王”,特別強調了,別的車叫“藍鳥”,他的是“藍鳥王”。
劉小子不懂,但是也記在心裡了,反正都是豪車吧。
除了攀比衣食住行,有些別出心裁的,還要展現一下自家的特色。
就像一位副縣長的兒子,不知道用了什麼理由,讓他家裡不用親自來接了,讓司機開了臺警車過來。
那一次劉小子還被邀請上了車,於是又打了個電話給家裡,不用來接了,你兒子又有車蹭了。
在這位同學的要求下,司機開啟了警車的警報聲,一路上就這麼汪汪汪汪,汪著走。
那同學的興奮和自豪,還有一起回家的另外兩名同學那是滿臉羨慕,只見司機說了一句,還有更好玩的。
說完就在車裡面開起了當時一些歌舞廳的流行舞曲,那節拍一下一下地,車窗都有點震動,劉小子看著那車窗都感覺快震裂了,離得稍微遠一點,萬一碎了,那玻璃渣子可別刮傷我的臉。。
那也是劉小子唯一一次在警車上蹦迪。
快樂的時間是過得很快的,在各位同學經過一年來互相交流學習完這種特殊的知識以後,劉小子也拿著一份27分的英語試卷回家了。
媽媽梁靜只簽了價值50多分的語文和數學試卷,而這份27分的英語試卷,梁靜說了一句,沒力氣簽了,讓劉小子去找他爸爸劉勝利。
說起來,這之前每次都能拿倒數第三,這次劉小子居然第一次拿了個倒數第一。
主要是就這次這份居然還要簽字。
結果顯而易見地,劉小子轉校了。
在新的學校,有了新的氣象,欣欣向榮,劉小子也是。
但是很快劉小子就發現了這個學校與之前那所學校的區別了。
在那個時候,有一些人是被定義為很厲害的人,經常會被這些學生拿來神化,這類人普遍社會上聲望高,而且整體實力強,普遍來說都是些狠角色,這種人是經常出現在劉小子的耳邊的,在劉小子的感官中,似乎這種被大家耳熟能詳但又過於神化的人,很普通,感覺在上一所學校大家的家庭都是應該認識這些人的。
對劉小子這種家庭來說,這些人都是經常來串門的,很平常,沒什麼值得拿出來說的。
但是在新的這個學校就不就一樣了,這些人的名謂,都成了傳說中的人,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在說哪個電影裡演的大人物。
直到有一天,劉小子終於忍不住說話了。
“這些人有你們說的那麼厲害嗎?”
誰知道同學們卻是笑話劉小子了。
“這些人你要是認識一個,就夠你在東沙縣橫著走了,說到好像自己能認識一樣,還說什麼有那麼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