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3章 停戰

相比於其他從行伍間爬起來的軍官,武毅有些書生氣,比較教條。

因為他是學院派出身,回國之後,第一時間並不是從軍,而是奉命開辦軍校,當時兩次閩遼戰爭已經打完,軍中有上千經過法軍培訓過的軍官,這些可都是軍隊中挑選出的精英,最聰明的那部分,培訓了兩年之後,很多甚至學會了用法語跟法國人溝通。這些也是武毅的第一批手下,軍校的教官。

武毅辦學面對的第一個挑戰就是體系問題,他上的是英式軍校,想要將英式陸軍體系照搬過來,可最優秀的軍官全是法式的。

這可不是劉勇強有意搞什麼制衡,當時的條件就是那樣。武毅那批孩子,劉勇強送他們出去並沒有明確的計劃,而是充分給予他們開發興趣的選擇,那樣學習效率更高。當時差距太大,不管他們學哪一行回國後都能帶來變化。武毅幾乎是唯一一個在英國上軍校的學生,不是其他學生看不上軍旅,而是英國人不讓。海軍軍校就更不讓了,不然歐朋遠不至於上一個商船學校。

最後的結果是武毅引入了英式管理,教學內容卻是法式的,基本翻譯的法國軍校教程。好在英法學校之間的差別,比英國人和法國人要小一點,武毅才能勉強攢出了一個閩遼陸軍學校,設在大連。

同樣情形的其實還有馬尾海軍學校,沈葆楨選擇跟法國人合作,一方面法國人要求少,不像英國人喜歡提一些讓人不舒服的條件,另一方面大連造船廠是英國人開辦的,劉勇強甚至都不插手,讓英國工程師管理,英國設計師設計,出頭的老闆都是英國人科利,沈葆楨看不慣這一點,所以堅決引入法國來制衡,不然英國肯定願意幫忙辦個海軍學校,連日本都能原搬英式軍校,更何況更早的閩遼。

馬尾海軍學校因為向法國學習,幾乎全部法式教學,後來歐朋遠來當校長,也遇到了跟武毅一樣的困難。歐朋遠的選擇是強行推動改革,他從英國聘請了大批顧問,強行排擠了法國老師在學校的霸權。最後也算英法混編,但以英式為主。但馬尾造船廠卻是法式造船廠,從機器裝置到技術顧問,全都來自法國。這也是為什麼想涉足造船業的施耐德公司,看中了馬尾造船廠的原因,如果不是這場戰爭,馬尾造船廠現在已經姓施耐德了。

武毅一直在陸軍軍官學校待了十年,大漢開國前的第三次閩俄戰爭時才加入軍隊服役,因為那次戰爭軍隊規模急劇擴大,非常缺乏軍官。因軍校校長的經歷,他的軍銜一直不低,以上校身份入伍,直接在總參謀部任職,打完仗已經晉升為副總參謀長。不能說完全沒有實戰經驗,但確實很少親臨前線,看到最慘烈的現實。

武毅這次奉命入朝作戰,是第一次直接指揮軍隊,在朝鮮沒有總參謀部制定的詳細的計劃。也不可能有相應的計劃,因為總參謀部從沒有將日本列入一個要作戰的目標,兩國之前甚至有盟約關係,共同對抗過俄國。

武毅也不需要進行多麼複雜的戰鬥,基本控制朝鮮後,就要轉入防禦,因為軍隊將會撤到遼東。

俄國人繼續在北京集結部隊,但已經不敢向山海關方向挺近。俄國人打算以逸待勞,他們要在北京坐等漢軍進攻,複製一下山海關戰役。北京雖然沒有山海關險峻,但城防不弱,俄軍守衛之下,堪稱要塞。

哪怕漢軍已經撤退,他們也不想去碰山海關,偵察到漢軍撤退,倒是有點疑惑。此時正是夏天……

西伯利亞的夏天也不熱,漢軍第一騎兵軍結束了山海關之戰後,就迅速北撤,甚至不等後面的殲滅戰分出勝負就返回東北休整,在呼倫貝爾休養了幾個月之後,人馬都養好精神,然後越過了額爾古納河,長途奔襲尼布楚。

尼布楚只是一座小城,人口不過萬,防禦工事堅固,是一座幾百年的要塞,但堅固是相對前膛炮和冷兵器而言,此時的漢軍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