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秦武器的飛速迭代,能夠反元嬰乃至足以擊穿化神光幕的火炮都紛紛列裝,在兩位元嬰高手的牽制之下,高明誠直接被三十枚足以重創尋常元嬰的反元嬰火炮命中,殞命當場。
看見前方衝鋒的元嬰主將就這樣被聲勢浩大的炮火吞沒,跟隨高明誠衝鋒的騎兵團再也無法維持原有的攻勢,士氣一落千丈。
數十名金丹境的將領率先當了逃兵,隨著這些頂在最前方的修士潰退,剩下的騎兵再無屏障庇護,坦克叢集的機槍噴吐出一片片金屬的狂潮,前進的騎兵如同割麥子一般成片的倒下。
直到騎兵隊伍的損失超過的四成,這支精銳的部隊才被秦軍的鋼鐵洪流擊潰,剩下的騎兵完全失去戰意,丟盔棄甲,四下潰散,徹底成為了任由坦克屠殺的綿羊。
大秦的先鋒裝甲部隊完成了正面擊潰敵方主力的任務,兵員投送的任務就交給了後續的大秦制式步兵戰車。
在先鋒坦克團履帶揚起的煙塵之中,身披黑色新式戰甲計程車兵們手大秦步兵們持突擊步槍,八人一組,坐在制式的步兵戰車中向著已經被夷為平地的嵐武關廢墟高速突進。
大秦步兵戰車‘獵虎’長七米,六對負重輪,全地形履帶地盤,正面裝甲厚度等效約800mm均質鋼。
車體搭載的龍嘯三型引擎,以八道低階雷霆陣法作為核心,洶湧的電流驅動車體電機和火控系統,可搭載8名武裝士兵和3名車組成員以每小時八十公里的速度進行快速機動,百公里僅消耗一枚中品靈石。
同時,為了保證突襲和衝鋒時的存活率與火力輸出,該戰車搭載了一門28mm火神機炮,射速每分鐘600發,炮塔左右各安裝一門四聯裝反金丹導彈,使得其在中遠距離擁有部分威脅金丹的戰鬥能力。
這種車輛的服役完全改變了大秦的兵力投送方式,讓大秦的部隊成為了真正的神速之兵。
嵐武關作為重鎮雄關,關內並無百姓居住,只有數座兵營和若干倉庫,這些兵營居住著八萬常備兵力,從兵營出發,經過長長的階梯,就能來到架設城牆的平臺。
然而如今,高聳入雲的嵐武關城牆已經化作廢墟,只剩下方的平臺。
潰逃的騎兵在返回關內之時就被督戰隊全部斬首,主將高明誠戰死的訊息也被兩名元嬰副將隱瞞,在短暫的整備和部署之後,成建制的魏軍沿著階梯衝上平臺,準備在這狹窄的山谷負隅頑抗。
魏軍的先鋒部隊衝上階梯,就看見了滿眼的斷壁殘垣,還未等他們感慨於這雄偉宏關竟被摧毀地如此徹底,碎磚石堆的另一側就由遠及近傳來履帶碾壓殘骸的聲音。
四十輛坦克並肩駛過廢墟,衝入關內,如此震撼的場景令衝鋒的先鋒部隊驚駭莫名,
震耳欲聾的聲音響起,伴隨著碩大鋼鐵盒子一震,一發炮彈墜入城中的軍營,爆炸帶起了沖天的煙塵和連成一片的火海。
有築基巔峰的千夫長上前阻擋這陸戰之王,但千斤之力在陸戰之王動輒百噸的重量面前宛如蜉蝣撼樹,轉瞬間便消失在陸戰之王身下,徒留一道紅白相間的痕跡宣告著曾經有一隻不自量力的螻蟻妄圖與鋼鐵猛虎角力。
“該死,大秦軍隊到底是什麼怪物!”
沒有人回答這些大魏先鋒,隨著三千輛坦克駛入關內,後續跟進的步戰車緩緩轉動火神炮,瞄準了密集衝鋒的魏軍。
秦軍坦克的主炮轉動不便,機槍的收割效率又太低,反而是後續跟進的步戰車更擅長收割眼前的先鋒部隊。
28mm的火神機炮噴吐著耀眼的火舌,每一發炮彈都在人群中犁出一條條血路。高溫熾熱的金屬彈丸呼嘯而過,敢有阻路者,人馬俱碎。
同時,先鋒裝甲隊的資訊主車聯絡上了後方炮陣營地,傳送了新的炮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