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陽此番戰敗,不過幾日便傳到徵北大將軍謝暉耳中,彼時的他正在東北境坐鎮,還在與北狄人對壘,無暇理會北陽之事。
正如巴彥所煩惱那般,北狄七個部落看似團結,實則各自為政,其中蘇爾部下率領的第五、六、七這三個部落在北陽,而第二部落鐵木保家族叛出。
第三與第四兩大部落三萬餘人卻在東北境環伺,伺機南侵,欲要開啟通往京城肅陽至為險要的關隘——燕雲關。
寧和帝生怕這三萬人將燕雲關破了,然後直奔肅陽而來,於是調遣謝暉領兵五萬扼守燕雲關,但顯然是大材小用了。
寧和八年·四月二十日,謝暉剛剛將他們收拾完畢,那三萬北狄人丟盔卸甲般狼狽回逃,燕雲關危機解除。
此刻燕雲關城內,謝暉坐於大帳主位上,下手是他的屬將與幕僚。
好不容易得了空暇,他抱著從北陽而來的軍報檢視分析,軍報上那挫敗的訊息,令他的眉頭皺得深深的,“子善怎的如此輕敵?”
下首一個身穿儒生長袍,頭戴方巾的中年文人拱手說道,“侯爺,既然現下燕雲關之險已除,我們何不揮師西去,救褚將軍之危?”
謝暉放下軍報嘆息,“我倒是想,只是陛下那處恐不能安心。”
寧和帝看似信任他,將北境三州二十餘萬兵馬都交與他統攝,若非朝中無帥可用,北狄此刻對大齊又虎視眈眈,事實上剝下他的兵權只需要找個合適的藉口而已。
另一個屬將也勸說道,“大將軍,那北狄人被我們打得落荒而逃,想來一時半會兒不會再犯,現下子善有危,當以此為重,兵法有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二人的話不無道理,他本非畏縮不前之人,手往案上一拍,“好,留三萬人鎮守燕雲,餘下兩萬人隨本將西去北陽,救子善之危!”
下首眾人聞令而喜,踏出一步拱手接令,“是,末將得令!”
謝暉的動作很快,軍令方下,營下兩萬人只是休整兩日,便拔營起寨向西而去。
燕雲距離北陽四日路程,謝暉下令急行軍,生生縮短了一日時間,終是於四月二十五日黃昏時分到了北陽界內。
褚良與夏甫早已得了斥候回報的訊息,正帶著人在西門焦急而悅然等待,他們與大將軍已經兩年多沒見了。
北狄人在北境來回的各種打秋風、劫掠與屠殺,謝暉一直守在邊線上防衛。
只見遠處黑壓壓的兵馬往這邊而來,夏甫激動地抓住自家將軍的手臂,“將軍,大將軍的帥旗!”褚良眨了眨眼看去,只見紅色的旌旗上寫著個大大的“謝”字。
“大將軍到了!”一句話生出無限感慨,軍人浴血奮戰,每臨戰皆有馬革裹屍之可能,每次會面都彌足珍貴,畢竟誰也不知下一次見面是站著、躺著還是埋著。
少頃,褚良與夏甫奔馬跑去,彼時謝暉正下令給幾位副將選址安營紮寨,“大將軍!”兩人語氣興奮。
謝暉看著兩位老將,微笑慨嘆道,“子善,元懿,久違了。”
褚良側身恭請,“大將軍請隨我們進城吧,營裡安排接風宴。”夏甫在一旁附和。
謝暉微笑頷首,“好,”話鋒一轉繼續說道,“子善先與我說一說城內的情況吧。”
聞言,褚良和夏甫面上的悅然消失不見,轉而變為淡淡的憂傷。
與此同時,濟康堂外,天色如晦,夜幕逐漸降臨,醫館外卻依舊人滿為患。除此以外,城南的杏林館、益元堂等醫館葉門庭若市,全是病人。
及至半夜,病人終於散去,諸葛濟與城內醫館的其他大夫坐於濟康堂內相商府城百姓中毒一事,“章大夫、元大夫,這幾日病人驟然激增,甚至因此病去世的人也開始出現,如此下去終究不是辦法,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