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初中以前的那個暑假裡,胡斌來到了位於廣東東莞的父母身邊。他們租住的房間裡,擺放著一套被時間遺忘許久且略顯陳舊厚重的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和《三國演義》。這些書籍每一本都將近 7-8 厘米之厚,彷彿承載著無盡的智慧與故事。它們被放置在一個精緻華麗的大硬紙殼包裝盒內,上面赫然印著“珍藏版”三個大字,讓人不禁聯想到這盒子裡或許珍藏著瓊漿玉液或是珍饈美饌。
然而,當開啟這個神秘的盒子時,才會發現其中並非美食佳釀,而是四部文學巨著靜靜地躺在那裡,散發著古樸的氣息。這套書雖然歷經歲月滄桑,但依然儲存完好,書頁間似乎瀰漫著歷史的塵埃和文化的底蘊。這樣珍貴而特別的包裝,使得這套四大名著更具吸引力,也讓胡斌對它們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當暑假的尾聲悄然臨近,胡斌小心翼翼地將他父母珍藏已久的四本名著從父母在外打工租住的房子裡帶回到了故鄉。這一天恰好又是週六,午後小憩之後的胡斌感到有些無聊。百無聊賴之下,他決定翻開這些經典著作,嘗試著閱讀一番。
對於從來沒有接觸過四大名著的胡斌而言,最初只是懷揣著一顆好奇心,想試著去讀一讀這些傳說中的經典之作。然而,當他真正開始閱讀時,卻發現自己猶如陷入了一片迷霧之中,舉步維艱。
那些文字如同古老的密碼,晦澀難懂,讓人摸不著頭腦。先是冗長複雜的背景介紹,接著是如詩如畫的詩句點綴其間,還有細膩入微的人物刻畫和扣人心絃的情節描寫。這一切都讓初出茅廬的胡斌感到力不從心,難以理解其中深意。
但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堅持看了好幾章後,胡斌漸漸地找到了感覺,沉浸其中無法自拔。此時此刻,他輕柔地拾起那本沉甸甸的《三國演義》,心中滿是敬畏之情。而這部巨著的作者,正是赫赫有名的文學巨匠——羅貫中先生。
當胡斌小心翼翼地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蒼勁有力的大字:“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推其致亂之由,殆始於桓、靈二帝……”剎那間,時光似乎倒流,一扇神秘的歷史大門悄然開啟,引領著他步入了那個風起雲湧、英雄輩出的戰亂年代......
【說明:以下數段是三國演義的創作背景】
1、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多年戰亂後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間人民流離失所。
2、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瞭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
3、《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4、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5、羅貫中的小說以他獨到的見解、極高的文學素養和豐富的生活經歷為基礎,以他對現實生活的深刻思考為背景,以社會生活為背景來描寫,描寫了社會生活的各種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