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2章 三江書院的歷史榮光與高一(21)班的班幹部競選

在鎮上的喧囂之中,有一座宛如世外桃源般寧靜而莊嚴的學府——安流中學。它宛如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在歲月的長河中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和光芒。其前身乃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三江書院,承載著無數的故事與深厚的文化積澱。

回溯至 1894 年(清光緒二十年)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鵝池塘畔的前清秀才張柳堂,懷著一顆熾熱的興學育人之心,與古芸史、張樵生、張篤臣、李兆庚等志同道合之士共同發起倡議。陳幼如、古海帆、胡喜璋、陳新波、胡海珊等人亦積極響應,攜手投身於這一偉大的事業。他們齊心協力倡建了三江書院,一座佔地約 2000 平方米、獨具民族風格的回字形、學宮式磚瓦結構樓房在眾人的期盼中拔地而起。

話說當年,書院的正廳高懸題額“近思堂”,莊嚴肅穆。廳裡左右各設一龕,左側供奉著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這五位夫子的牌位,牌位前香菸嫋嫋,彷彿在訴說著先哲們的智慧與教誨;右側則是為捐資贍學的好義先生所立的紀念牌,彰顯著對善舉的尊崇與銘記。“近思堂”前,南北廳和黌舍分立兩側,南廳名曰“漁經”,彷彿在教導學子們從經典中汲取智慧,如漁夫在茫茫大海中捕獲知識的珍寶;北廳稱作“獵史”,寓意著鼓勵學子們在浩如煙海的歷史中探尋真理,似獵人在廣袤的森林中追尋獵物的蹤跡。

正中有個中亭,中亭前天井內有一株翠柏,那翠柏蒼勁挺拔,四季常青,宛如一位堅守信念的智者,無論風雨如何侵襲,始終屹立不倒。中亭兩邊的天井內種植著各色花卉,每逢春日,繁花似錦,爭奇鬥豔。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若雪,它們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散發出陣陣芬芳,為這充滿書香氣息的書院增添了幾分自然的靈動與浪漫。

書院的大門上方,“三江書院”四個大字蒼勁有力,乃是出自橫陂魏卓然先生之手。那筆鋒剛勁有力,彷彿蘊含著無盡的力量與期許。這四個字不僅是書院的名稱,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學子砥礪前行。大門兩側配上“三畏九思學問,江翻浪湧文章”的對聯,對仗工整,寓意深遠。這副對聯猶如洪鐘大呂,時刻在學子們的耳畔敲響,激勵著他們在求學的道路上敬畏真理、深思篤行,書寫出波瀾壯闊的人生篇章。

這其中還有一個有趣且令人深思的故事。據說曾有一位學生,初入書院時懵懂無知,對這副對聯的深意毫無領會。然而,在書院多年的苦讀生涯中,他日夜勤奮,不斷思索,經歷了無數次的挫折與迷茫。終於,在一個靜謐的月夜,當他獨自坐在窗前,望著那輪高懸的明月,心中忽然靈光一閃,領悟到了對聯中蘊含的做學問的深刻道理和追求文章高遠境界的目標。從那一刻起,他如同被點燃的火炬,愈發刻苦鑽研,筆耕不輟。他廣泛涉獵群書,與師長同窗切磋琢磨,不斷提升自己的學問和修養。最終,他憑藉著卓越的才華和深厚的學識,成為了一名備受讚譽、才華橫溢的學者,其文章流傳於世,啟迪著後人。

1910 至 1911 年,那是一個充滿變革與希望的時代,古大存在三江高等小學堂讀書。他與張柳堂之子、同窗好友張子翩志同道合,結為同年。他們一同在課堂上聆聽師長的教誨,課後則在校園的角落裡熱烈討論,暢想未來的理想與抱負。古大存還與附近的眾多少年結交為友,他們一起在校園的操場上奔跑嬉戲,在樹蔭下暢談人生,共同追求進步與真理。

辛亥革命以後,學校掀起了一系列波瀾壯闊的革新運動,如剪辮子、破除封建迷信、普及教育、清算神會廟產、打紅纓帽(土豪劣紳)等。古大存與進步的師生們並肩作戰,積極投入其中,成為了這些運動的中堅力量。

這裡還有一則令人津津樂道的佳話。有一次,一個心懷叵測的土豪劣紳覬覦學校的財產,企圖透過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