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的李瑁,還是偏向於自己是早死的。
武惠妃尚在,且為皇帝寵妃,作為寵妃之子,李瑁從李隆基那裡得到的父愛雖然不多,但也不是完全沒有。
而且李隆基這時候還是非常有明君之相的,李瑁暗自猜測,估計是自己早死,然後玉環和父皇就像武后和高宗一樣看對眼了。
自己死都死了,也沒辦法阻止他們不是?而且那可是父皇,就是現在自己活著,難道能夠阻止?
李瑁寬慰自己:就是不做父皇的后妃,自己早早死了,玉環她們也會有入幕之賓的。
唐朝男性對於自己年輕的妻子在死後會守貞並沒有堅定的信心。
“這要是一門生意,那就是一本萬利,”伍愛華感慨著:“難怪明前期宮妃需要殉葬,依然有很多小戶人家培養女兒送入宮中。”
“殉葬?小戶人家的女兒?”秦至宋的人都有點奇怪。
有人是奇怪後世居然還會讓人殉葬?
有人是奇怪為什麼小戶人家的女兒能夠成為宮妃?
伍愛華並沒有理解他們的疑惑,而是說道:“那年代,宮女和宮妃選拔可不是同樣的事情,好多人都混為一談。”
“說起這個話題,趁著提到了,我必須要說,其實明朝宮廷內的女性,主要分為四種,一種是宮妃包括皇后,一種是女官,一種是宮女,還有一種就是和皇帝或者宮妃有血緣關係的未婚少女,比如公主、皇后的妹妹侄女等。”
“其中,宮女可以變為宮妃或者女官,嬪妃的妹妹侄女也可以變成宮妃,但是一般不會有宮妃女官變為宮女的,”伍愛華笑了笑:“甚至於宮妃的選秀,其實和宮女不是一回事兒,明朝也有記載,未選中宮妃的少女,是給予賞賜之後讓她返回自己家中,聽憑嫁娶。”
“這其實和宮妃的來源有關係,”伍愛華進一步解釋道:“眾所周知,除了明朝初期朱元璋的一些兒孫聯姻了當時的重臣,比如說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兒,燕王妃是徐達的女兒,後面明朝皇子皇帝娶親,妻妾均出於小戶人家,就是為了完全擺脫外戚的影響。”
“因為這個規定,所以有人誤以為那時候宮中嬪妃有平民出身,沒有選上嬪妃的女孩子會變成宮女,導致那時候的明朝人民非常害怕選秀,”伍愛華撓頭道:“其實也說不好明朝人民是不是害怕選秀,但是宮女和宮妃真的是不一樣的。”
“明朝宮女被選入宮,是可以拿到一筆銀子的,感覺和賣身為奴差不多,而且這些宮女進去主要是做粗活和伺候人的活,所以一般都是選身家清白的貧苦人家女兒。”
“像是很多宮中管理性的職務,都是女官進行管理的,明朝的女官也有官職品級,部分是召宮外素有賢名才名的女性來擔任,有已婚、喪偶和未婚,婚姻形式並不影響,另一部分的女官則是由宮女考錄。”
“是的,入皇宮打工想要升職也要考試,”伍愛華開玩笑道:“我們真是一個熱愛考試的民族。”
“大家都知道,明朝中後期太監可以被稱為內相,什麼秉筆太監、掌印太監要輔助帝王辦理非常多的公務,因此太監也有專門的教育選拔方式,運氣好或者有關係的小太監可以被選去讀書,而在女官制度應用的比較好的時期,明朝宮女也是有這個機會的。”
朱元璋震怒:“內相?!哪個不肖子孫搞出來的!!!”
“畢竟人家宮女太監只是家裡窮,不代表人不聰明,對不對?”
“明朝女官雖然不是一直都很有存在感,但是確實在皇子皇女的教導、內命婦的教導上體現了作用,特別是遴選小戶人家的女兒當宮妃,她們往往教育資源並不充足,所以入宮之後,有才能有賢名的女官也會擔當起她們的教師。”
“這種模式古來就有,比如說知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