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倒也沒有天真地覺得所有的國家都是善良的。
甚至清朝之前也和那些所謂的西方國家有過摩擦交火。
康熙只是不知道,原來這些國家,竟然也盯上過大清,並且虎視眈眈,只是評估過實力之後,才變成請求通商。
對於這些國家在印度和東南亞的作為,康熙雖然不算很清楚,但是多少也有所耳聞,只是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康熙不覺得這是什麼問題。
畢竟女真之前又何嘗不是把明朝的遼東當作自己的牧場呢?
康熙認為,西方總歸是打不贏自己的八旗騎兵,也就不足為懼。
這個時候的大清,武力值在全世界來說還算過得去。
即使葛二蛋在沙俄的支援下和大清搞事,這一反叛政權也最終消亡。
沙俄更是和大清打輸了仗,只是又從談判桌收割了利益。
臺灣方面,鄭家後人也已經投降,洋人更是按照清朝的禮儀跪皇帝。
只是,巔峰可能也就在這裡了,甚至清朝的紅衣大炮,論威力和穩定性,還不如明朝的時候。
迷信八旗騎兵的滿清皇帝絲毫沒有發展火炮的慾望,於是讓明朝時期還處於世界前列的熱武器製造水平逐漸下降,最終被西方反超。
在西方追求科技發展的時候,大清的皇帝在做什麼呢?
他們在忙著從元朝滅亡中汲取經驗,進一步鞏固自己在中原的統治,哪怕這種統治是幾l百年間社會沒有進步,是在朝臣子都被打斷了脊樑骨。
可能有人很疑惑,為什麼同樣是異族統治,清朝的存在感會比元朝高得多?
事實上,元朝當時專注於擴張,短短不到一百年國祚,小一半時間都在打仗,而且前後十來任君王,沒有形成一以貫之的統治。
並且,因為元朝的擴張,當時被侵略的漢族和西方各民族有志一同的在元朝滅亡後對它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抹黑,不能抹黑的也儘量淡化元朝的痕跡,以至於後來日本學者考據寫出元朝相關歷史的書籍,讀者們都驚訝不已。
清朝的話……罵的人夠多,當然有存在感了。
而且因為通婚、被殺、幾l百年曆史變遷等原因,當時的蒙古王室成員已經不見蹤影,而現代還有些因為自己是什麼瓜爾佳氏、那拉氏、覺羅氏而自豪不已鼻孔朝天的人在網路和現實中找存在感。
反正伍愛華每次聽到這種人的說法都覺得無語,姓氏本無高低貴賤,你要是真因為一個姓就看不起人,那我還要說你們八旗的共主都是倭國滿洲吉祥物,八旗子弟都是皇室的奴才(滿臣稱奴才,漢臣稱臣),這麼自傲於祖宗姓氏,難道是奴性堅強?
如果這不是國家爸爸看著的直播間,伍愛華高低要嘴兩句清朝,只是因為國家爸爸的關注,自己也代表了國家在古人眼裡的形象,所以伍愛華還是憋住了。
“因為華夏作為農耕文明和海洋文明截然不同的特性,所以華夏的封建王朝,基調就是重農抑
商的。”
“就是商業繁榮的宋朝,也要出臺各種舉措鼓勵農民耕種,特別是怎麼把那些流民固定在土地上,稱為宋朝每一代想改革的官員都在思考的問題。”
“所以漢朝這番舉措,其實也是非常契合當時的社會現實的。”
聽到伍愛華的話,漢武帝得意地說道:“那當然!這可是朕推出的政策!”
聽著武帝沾沾自喜的話語,大臣們都聰明的選擇了沉默。
畢竟武帝不僅是個雄才偉略,能夠對外擴張並且治理好國家的雄主,也是一個政治鬥爭的人才。
人很難同時擅長這兩個方面,但是漢武帝做到了。
例如李世民、朱祁鈺等君主,治理國家的能力就顯著高於政治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