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殷無咎在洛陽皇宮召見劉晏和楊炎兩位奇才。
殷無咎帶兵平定河南道的時候,意外遇到躲避戰亂的劉晏,於是就把他帶在身邊。
至於楊炎他是李光弼的判官,跟隨河東軍來到河北平叛。
後來李光弼帶領大軍撤離河北,楊炎決定選擇留下來,最後他投靠在殷無咎麾下擔任判官。
殷無咎態度和藹非常客氣,他一臉誠懇說道:“今天我有事想要跟兩位請教一番。”
“夏王請講!”
“夏王請講!”
劉晏和楊炎兩人覺得事情有點不簡單。
殷無咎語氣低沉詢問道:“如今長安淪陷天子失蹤,安賊藉助潼關天險退守關中,你們覺得我該怎麼辦?”
劉晏和楊炎兩人對於李隆基捨棄長安嗤之以鼻,他們實在沒想到大唐天子如此荒唐,致使兩京之地先後淪為安祿山所有。
現在誰也不知道李隆基是死是活。
如今殷無咎明顯可成大事,與其繼續效忠昏庸天子,倒不如擁立新君登基。
劉晏和楊炎兩人相視一眼,他們鄭重其事說道:“既然李唐天子無德,夏王何不自立為帝,這樣便可名正言順執掌天下。”
“我若為帝,爾等可願做我臣子?”
殷無咎並沒馬上答應下來,他想要看看劉晏和楊炎兩人態度。
如果劉晏和楊炎兩人願意效忠,那麼便把朝廷財政交到他們手上。
要是劉晏和楊炎兩人不願效忠,那麼他們今天就別想活著走出去。
劉晏和楊炎兩人聞言立刻答應下來,他們一臉欣喜跪拜在地:“微臣拜見陛下!”
“好!”
殷無咎對此感到非常滿意,他直接派人找來鄭虔和李萼。
七月十三日。
殷無咎在洛陽城舉行登基大典,自稱大夏皇帝,建元神武,李萼為尚書令兼任中書令,以鄭虔為門下侍中,兩人共同決策朝廷政務。
因為殷無咎必須把朝廷政務完全交到李萼手上,這樣他才能騰出精力專心做個打仗的馬上天子,所以尚書令再次回到位高權重的巔峰時期,總攬政令參議國事。
從太宗皇帝李世民開始,尚書令基本淪為只有品級沒有實權的虛職,尚書僕射成為尚書省的實際長官,加之政事堂設在中書省或者門下省,中書令和門下侍中逐漸成為政事堂的固定參會者和主持者。
直到高宗皇帝李治之後,國家大事和日常政務幾乎都在政事堂會議上討論處理,只有中書令和門下侍中能夠固定參與,其他大臣必須加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或者“同中書門下三品”才能議政,故而凡是進入政事堂皆為宰相。
尚書僕射失去參加政事堂會議的固定資格,也就逐漸變成沒有實權的虛職。
殷無咎作為大夏皇帝只需掌握軍權即可,他非常討厭君權高度集中,這也是為什麼他想要復置尚書令。
其中鄭虔出自滎陽鄭氏,殷無咎任命他為門下侍中,不僅是在拉攏世家大族,同時對外釋放一個訊號,只要願意開城獻降,仍然不失封侯拜相之位。
最重要的是,鄭虔乃是一代通儒,為官清廉兩袖清風,精通天文、地理、軍事、醫藥、音律等眾多領域,最大好處在於不貪戀權力,基本不用擔心他會跟李萼發生衝突。
李萼入朝總攬政令,其弟李茂接任豫州節度使。
因為張巡擔任過清河縣令,李萼父親曾經有恩於他,所以張巡一直很想尋找機會報答李家。
如今李萼已經入朝總攬政令,他把豫州軍務託付自家弟弟李茂。
雖然張巡對於大唐一直念念不忘,但是在得知安祿山入主關中,他也開始選擇效忠大夏。
張巡認為無論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