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獲悉河東道淪陷之後,他更加迫切想要收復長安。
奈何李亨登基繼位已經快要兩個月,他麾下兵力仍然不足。
為了能夠快點增強實力,李亨請發拔汗那國的軍隊,許以重賞,告諭西域諸國跟隨安西唐軍前來勤王。
緊接著,李亨突然想到一個好主意,他有些興奮問道:“愛卿,既然阿史那從禮能夠勾結胡人趁機作亂,難道我大唐就不能向漠北草原的回紇汗國借兵嗎?”
郭子儀覺得這不失為一個權宜之計,他只能微微點頭說道:“陛下,若借外兵需要付出巨大代價。”
“無論什麼代價朕都願意付出!”
李亨認為只要能夠順利平定叛亂,無論多大代價都是值得付出。
要知道李亨登基年號為“至德”。
何為至德?
夫人倫之道,以德為本,至德以孝為先。
孝莫過於繼德,功莫過於中興。
自己本來是不想做皇帝的,但是現在天子蒙難,作為兒子必須要把這個擔子扛下來,平定叛軍收復天下就是做到一個兒子的本分。
郭子儀覺得大唐江山危如累卵,就算不跟漠北草原的回紇汗國進行借兵,那麼也要避免他們趁亂南下劫掠。
大唐朝廷只有拉攏到漠北草原的回紇汗國,朔方軍才能沒有後顧之憂。
李亨決定向漠北草原的回紇汗國進行借兵,欲借外夷之兵以張軍勢。
他選擇派遣敦煌王李承寀和僕固懷恩出使回紇汗國。
回紇可汗磨延啜同樣想跟大唐聯姻交好,他提議把自己女兒嫁給敦煌王李承寀。
李承寀作為李唐宗室,這時他必須挺身而出。
為了能夠跟回紇汗國進行借兵,李承寀答應迎娶回紇可汗之女為妃。
回紇可汗派遣葉護太子帶著四千騎兵南下幫助平叛,同時刺探大唐帝國的虛實。
在李亨登基繼位之後,他到處派人尋找李泌。
值此國難當頭之際,李泌自然不願意置身事外,他跟著朝廷使者來到靈武覲見李亨。
李泌早年曾經授予翰林待詔之職,他在東宮輔佐太子李亨,兩人因此結下不解之緣。
後來李泌得罪楊國忠遭到驅逐出京,他乾脆跑到嵩山進行隱居修道。
自從李泌來到靈武之後,他跟李亨兩人經常出則騎馬同行,睡則抵足而眠。
李亨本來想要任命李泌為宰相,可他本人卻是堅決推辭。
因為李泌明白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故而他才選擇隱藏鋒芒。
最後李亨賜予李泌三品紫袍,任命他為侍謀軍國,並且還在元帥府擔任行軍長史。
起初李亨想把天下兵馬元帥這個重要職位交給建寧王李倓。
建寧王李倓乃是李亨的第三子,不像其他皇子那樣,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文不讀書,武不知兵;他有太宗皇帝之風,生性英勇善於騎射,富有才略,馬嵬驛兵變之後就是他力主北上靈武。
沒想到李泌強烈反對建寧王李倓充任天下兵馬元帥。
雖然李泌認可建寧王李倓具備元帥之才,但是他認為長幼有序尊卑有別。
要是建寧王李倓在平叛戰爭中立下大功,這把長子廣平王李俶置於何地?
誰能保證將來不會發生類似玄武門的政變,更別說建寧王李倓具有太宗皇帝之風,他不願意這個時候出現一個李世民。
經過李泌這麼分析恐嚇,李亨就把天下兵馬元帥交給廣平王李俶,究其原因在於他是長子,就算建寧王李倓再有本事力挽狂瀾也不能用他。
事後建寧王李倓得知此事,他反而跟著李泌進行道謝。
從這裡就能看出建寧王李倓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