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7部分

首先,廣播是真正的”互動式”。

在所有的媒體當中,廣播最便於與受眾進行即時直接交流,這一點庸置疑:這邊主持人話音剛落,那邊幾條熱線就已”有話要說”。在受眾自我意識日益強化,不再人云亦云的今天,這種能自由交流的方式的吸引力不言而喻。筆者曾透過長途電話與《科幻世界》的譚楷、阿來兩位老師分別作過”北京國際科幻大會”、”科幻文學的創作”等專題節目,同時開通熱線,讓聽友”現場採訪”。平時也不時有科幻話題小討論,以上種種,聽友反響強烈!

這種優勢,唯有因特網能具有,但在目前的中國,因特網上和電波里的討論所具有的影響力,實在有天壤之別。

其次,廣播讓科幻”活起來”

從筆者的”科幻時空”節目第一期開始,就非常注重以”演播”的方式來推介科幻名家名作。無論是《冷酷的平衡》、《天幕墜落》、《我、機器人》、還是《三色世界》,在請人分角色扮演或自己演播時,我都注意音效與背景音樂的搭配處理,以營造出儘可能真實的氛圍。

科幻小說就是”前瞻性的文學”,描寫”未來”的作品。這恰恰給了廣播節目最廣闊的表現空間_機器人走過來,報告”前方有敵艦!”話音剛落,飛船就中彈了。這段情節用電影來表現,恐怕非得運用包括電腦特技在內的大批人馬。而在廣播裡,只需嗡聲嗡扎的一句話、移動聲、爆炸聲、警報聲就足矣。在聽眾腦海中,這同樣會留下文字所無法比擬的生動的、深刻的印象。在以情動人上,聲音的表現力更是不可多得,在錄製《冷酷的平衡》時,我請了一位聲音甜美的老師扮演”妹妹”,播出後不少聽眾來信”供認”自己為她的”不幸”而落淚!

筆者認為,在傳統心理上,中國的受眾還是更樂於”聽故事”,因此情節曲折動人,言之有物的文學作品一直比過於注重理念的文學作品具有廣闊得多的市場。針對這一特性,具有動感而又不失”神秘”、給聽友仍留下想像空間的科幻廣播劇是不是讓科幻在人們心中”活起來”了呢?

再者,廣播的受眾成份非常適合科幻傳播。

有關調查資料表明,與電視相比,廣播受眾的受教育程度要高出不少。而在青少年,特別是高等院校學生當中,廣播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力。考慮到年齡、受教育程度等諸多因素。說廣播適合科幻傳播應該不是空穴來風了。

媒體中的科幻專家還有《科技日報》的尹傳紅。他是中國科普作協科學文藝委員會秘書長,長期以來一直與科幻界人士保持大量聯絡,撰寫了大量介紹中國科幻的文章。

媒體忽視科幻的另一個原因,是從科幻作品是很難挖掘出公眾感興趣的東西。媒體要報導科幻,總想去聯絡大眾趣味。而目前的中國科幻呈現出鮮明的“小眾文化”的特點。我們可以看到,只有在某個重大科技新聞出現後,才會有記者收集一下與此有關的科幻作品,作為報導的線索寫入文章。這似乎是記者唯一能找到的,科幻與公眾的聯絡點。

以《後天》這部科幻片為例,科幻迷對它反映平平。而2004年到現在,中國大地氣候異常。每逢颶風、海嘯、倒春寒,人們無不想起《後天》中的情形。這部電影可以作為區別大眾熱點與小眾興趣的最好範例。

第二節:問題與前景

由於資料缺乏,記者不熟悉科幻第一線等原因,中國媒體上的科幻報導很稀少。偶爾出現的也經常發生錯誤,或者不深入。不過,科幻報導改善的前景也是值得期待的。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大量科幻迷進入記者行列。記者是個“養小不養老”的行業。更加上中國傳媒業近年大幅擴張,許多年輕人加入到記者行列裡。他們中有相當一批是科幻迷。這些科幻迷記者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在版面上加入科幻內容,或者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