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色陰沉,厚重的鉛雲壓在鄴城上空,恰似袁紹心頭那因大敗而驅不散的陰霾。袁紹晨起,獨坐於書房,望著案几上堆積的軍報,兵敗之恥與劉虞扣壓荀諶等人的事反覆糾纏,令他滿心煩躁。正欲摔杯洩憤時,許攸、沮授、田豐、逢紀求見。
四人入內,先拱手行禮,然神色皆有凝重之色。袁紹見了,已先不喜,室內氣氛仿若凝霜。
袁紹眉峰一挑,冷哼道:“諸公此時前來,所來為何?我軍方敗,劉伯安更是扣下公則一行,這口氣,叫我如何咽得下!”
言罷,袁紹的大手重重拍在案几上,墨硯震晃,墨汁濺出幾點,洇黑了桌上紙張。
許攸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主公,攸等都知曉主公盛怒難平,可當下局勢,實不容衝動啊。”他微微弓身,目光誠摯,“攸等以為,主動撤兵,示好劉虞,方為解困之道。如今我軍方敗,實不宜再生事端。”
袁紹一聽“撤兵”二字,怒目圓睜,霍然起身,斥道:“撤兵?豈不是要我向劉伯安示弱,吾家四世三公,威名赫赫,怎能做這等折損顏面的事!”
沮授見狀,趕忙拱手勸解:“主公息怒。如今我軍新敗於劉備之手,元氣大傷,兵力銳減、糧草匱乏,軍心亦如驚弓之鳥,低迷不振。若此時在北方與劉虞僵持,張合張儁乂將軍,雖善戰,可長期對峙,變數無窮。”
“劉虞與公孫瓚和解,若我仍與其對峙不下,以我如今之軍力,豈能抵禦兩路諸侯?”
“一旦戰事不利,北方防線崩塌,冀州危在旦夕。四面諸侯,皆見利忘義之輩,若乘我弱,趁機來攻,主公大業根基亦將動搖!授望主公三思!”沮授言辭懇切,鬍鬚隨著話語微微顫動。
“主公,劉虞漢室宗親,素來講究顏面,行事並非蠻橫無理。此前扣下審正南、荀友若、郭公則三人,乃受局勢所迫,向劉備表明態度而已。若主公主動撤兵,有示好之意,他顧及名聲,定會放回友若等人,如此既能解燃眉之急,穩住北方,又可免生靈塗炭,儲存我方餘力,以待來日重振旗鼓。”田丰神色凝重,額頭汗珠滾落,全然不顧,一心只為說動袁紹。
“主公,權衡利弊,此刻退一步,絕非怯懦,實為謀劃長遠大局。先解人質之困,穩住後方,再潛心整頓軍務,招募兵員,囤積糧草,待時機成熟,再尋他法,找回場子,亦不為遲啊。”逢紀語調沉穩,句句切中要害。
四人尋常之時各自不和,然而如今情況,確實到了低谷,不得不聯合起來勸說袁紹。
袁紹聽著四人勸解,面色陰沉,在屋內來回踱步,袍袖甩動,帶起陣陣微風。他腦海中不斷權衡,一面是四世三公的顏面,不甘在諸侯前示弱;一面是岌岌可危的局勢,若執意對峙,恐釀大禍。
袁紹今日見了這幅場面,知道這四人在這大事之上,站在了同一戰線。他心中也知道其危急。袁紹踱步良久,終是長嘆一聲,雙肩微微垮下,無奈道:“罷了罷了,就依諸公所言。只是這口氣,我暫且嚥下,來日必當找回!”
“傳我加急軍令!”言罷,他喚來侍從,“命儁乂將軍,速率大軍回鄴,莫要耽擱!”
侍從領命而去,快馬加鞭奔赴北方唐縣。
四人聞袁紹應允,先是面露欣喜之色,繼而相視一眼,齊齊撩袍跪地,齊聲高呼:“主公英明!”
袁紹立於案前,聽著這聲聲高呼,面色並未見多少緩和,只是那緊鎖的眉頭微微鬆動些許。他抬手,略顯無奈地擺了擺,袍袖輕舞,沉聲道:“罷了,都退下吧。”
只聽得話語間滿是疲憊與凝重,往昔那躊躇滿志、意氣風發之態,如今已被兵敗的愁緒與折損顏面的無奈所掩。
四人忙不迭起身,又恭敬行禮,魚貫而出。待房門掩上,府內重歸寂靜,只剩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