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已死,猛將呂布投降,西涼兵潰不成軍,一部分跟著李傕也投降,另一部分跟著郭汜往涼州方向撤退,扔下滿朝文武不再管。
在洛陽和長安兩個地方的選擇,大臣們都希望回洛陽去,儘管那邊糟了火難,還是可以建設起來的。
聽到洛陽大火,曹操有些頭疼,這件事情他知道會發生,或許也能嘗試阻止,但是他沒有。他必須讓董卓犯下這樣天怒人怨的事情,這樣除去董卓時所得到的正面評價才更多。
或許就像徐庶所說,明知道會發生的事情,很難不去阻止,而當事情再次發生時也會帶來相應的痛苦。只是有些分不清,究竟是愧疚於無辜的百姓死者,還是愧疚於明知而不止這件事。
曹操揉著額頭,或許他就是這樣狠心的人吧,改不了。
那些潰散逃亡的西涼兵,就在快要回到西涼的時候,遇到了袁紹的堵截。
按照規劃,袁紹也是帶兵等候已久,提前和馬騰韓遂等人聯合,藉著幫忙清除董卓勢力的由頭,騙到了一支頗有戰力的騎兵。
天子那邊考慮許久,最終還是遷都到了許昌。遷都的途中在一處小城休息,李傕和投降的隊伍駐紮城外,心裡不甘心淪落至此,考慮著或許溜回涼州再發展發展,只是……隊伍人多,必然要拋棄一些作為抵扣,否則曹操不會允許他回涼州。
此時的賈詡在李傕手下當謀士,也看出李傕準備拋棄一部分舊部來謀生,他不確定如果李傕逃回涼州的事情坐實,這些被留下計程車兵謀士能不能有活路。
他做事向來謹慎,既然不確定那就代表著危險,必須要確保自己能活下去。
於是賈詡向李傕提出謀劃,不如暗中收攏潰兵,重整隊伍,聯絡涼州兵力籌謀。到時候趁著剛到許昌落腳不穩,曹操有諸多事情忙碌,便是反攻的好時機。
“呵呵,還是文和有主意。”李傕聽從計策,一路跟著往許昌去,之後在城外安營紮寨。
紮寨的第二晚,打著曹字旗的隊伍殺入營寨,李傕連忙組織士兵抵抗,失敗被斬。
曹操藉此機會在正式定都前立威,洛陽的老臣裡面多的是老古板,也有不少仗著元老的身份想輔佐天子,和老古板們比起來,四十歲不到的曹操確實資歷低了些,唯有靠武力先將權力握住。
賈詡心裡涼了半截,想趁亂離開。曹操慢悠悠騎著馬撩開營賬,停在賈詡面前。
“曹公。”賈詡連尊稱都用上了,低頭作揖的同時思考著退路,以及計算著自己對於曹操來說能有什麼價值,試圖保全自己。
然而騎在馬上的人翻身下來,將他攙扶起,臉上是一種對熟人調侃,和對目前形勢的得意,說:“反攻許昌,賈文和,你出的好主意哇。”
賈詡汗流浹背,以為自己死定了。
曹操卻說:“天下未定,天子身邊需要人,你主意雖臭,卻也有效,若遇到尋常謀士解不出的題,還是要勞煩閣下的。”
“……”賈詡聽不明白這到底是誇還是罵,不過總算是保住了命,連忙深拜作揖,“曹公大德,賈詡必定肝腦塗地以報。”
初平二年,遷都許昌,比記載中提前了五年。
此時天子只有十一歲,救駕有功的曹操被封為司空,袁紹則接替去世的王允為司徒,其餘大臣也按照功勞得到封賞。呂布也好忽悠,畢竟曾經是董卓的得力干將,不罰他就已經算獎賞了,給了他一個溫侯的虛名,讓他下次好好立功。
呂布心裡高興,幹勁十足,抱拳道:“布必肝腦塗地!”
曹操如此輕鬆擊敗董卓,還帶著天子遷都許昌,引來了還在互相推諉的諸侯群雄們的不滿。劉協雖年幼,也跟著宮廷老師學過一些道理,認為當前局勢不穩,還是以安撫為主。
然而曹操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