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章 交通改善的艱辛

村子的發展雖然在諸多方面有了進步,但交通不便始終是制約村子與外界交流和自身發展的瓶頸。那蜿蜒曲折的小道,狹窄得僅能容一人透過,坑坑窪窪,佈滿了大小不一的石塊和深深的車轍印。每逢雨季,道路便泥濘不堪,積水成潭,車輛通行困難,貨物運輸受阻。原本只需幾個小時的路程,卻因為糟糕的路況,往往要耗費數倍的時間,這讓村子彷彿與世隔絕,經濟發展也因此停滯不前。

“要想富,先修路。”林觀音深知交通對於村子的重要性,決定帶領村民改善交通狀況。他的目光堅定而執著,彷彿已經看到了未來平坦寬闊的大道貫穿村子。

他首先對村子周邊的地形進行了詳細勘察,每天天不亮就出發,帶著測量工具,翻山越嶺,穿越荊棘叢林。他仔細記錄下每一處山峰的高度、每一條河流的走向、每一片土地的坡度。經過數週的努力,他繪製出了精確的地圖,並制定了初步的修路計劃。然而,這個計劃的實施面臨著諸多難題。

資金短缺是首要問題。購買修路所需的材料,如水泥、石子、鋼材等,聘請專業的工程隊和工人,都需要大量資金,而村子的財政捉襟見肘。林觀音四處奔走,向政府部門申請援助,他一次次地走進政府大樓,向官員們詳細闡述修路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但政府的資金有限,無法滿足全部需求。他又向周邊的企業尋求贊助,一家家企業去拜訪,講述村子的困境和未來的發展潛力。然而,許多企業對這個偏遠的小村子並不感興趣,認為投資回報率太低。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他幾乎感到絕望的時候,一家慈善機構被他的堅持所打動,願意提供部分資金支援。這猶如黑暗中的一絲曙光,讓林觀音重新燃起了希望。

人力不足也是一大難題。村子裡的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留下來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勞動力嚴重匱乏。林觀音挨家挨戶動員村民參與修路,他走進每一戶村民的家中,坐在簡陋的板凳上,與村民們促膝長談。向他們描繪交通改善後的美好前景,“路修好了,我們的農產品能更快地運出去賣個好價錢,外面的物資也能更方便地運進來。孩子們上學不再艱難,大家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他的鼓舞下,村民們紛紛響應,就連年事已高的老人也力所能及地幫忙搬運物資。婦女們為修路的人們準備飯菜和茶水,孩子們在課餘時間也跑來幫忙傳遞工具。整個村子團結一心,熱火朝天地投入到修路的工作中。

修路過程中,技術難題不斷出現。複雜的地形使得施工難度加大,一些路段需要爆破岩石,一些路段需要搭建橋樑。林觀音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與工程隊一起研究解決方案。他們在簡陋的工棚裡,圍著圖紙討論到深夜,一次次地修改方案,力求找到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但意外還是發生了。一次爆破作業中,由於計算失誤,部分山體坍塌,巨大的石塊滾落下來,揚起漫天的塵土。幸好當時施工人員撤離及時,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這一事故讓一些村民心生恐懼,打起了退堂鼓。“這太危險了,我們還是別修了。”“萬一再有意外怎麼辦?”

林觀音鼓勵大家:“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們不能因為一次挫折就放棄。這條路是我們走向富裕的希望,只要我們小心謹慎,一定能夠克服困難。”他重新組織人員對施工方案進行審查和最佳化,加強安全措施,確保不再出現類似的事故。

經過漫長而艱苦的努力,道路終於初見雛形。原本狹窄崎嶇的小道逐漸變得寬闊平坦,雖然還只是毛坯路,但已經讓村民們看到了希望。但後續的養護和完善工作依然艱鉅。路面需要鋪設水泥,路邊需要設定防護欄,排水系統也需要進一步完善。

林觀音深知,這只是一個開始,要想實現真正的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