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871 年 5 月 6 日,各路革命軍如洶湧澎湃的潮水般湧向肅州城,將其重重包圍,水洩不通,那陣勢簡直就像是用鋼鐵鑄就的堅固堡壘,攻破此城似乎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無獨有偶,遙遠的新疆此刻也是風雲變幻,局勢緊張得猶如即將點燃的火藥桶。
狡猾多端的阿古柏暗中與英國秘密接洽,透過一系列手段成功獲取了英國對他統治地位的認可和支援。
不僅如此,貪婪的英國人還慷慨大方地向阿古柏免費贈予了大量先進的軍火武器,甚至縱容阿古柏前往東印度公司招募工人並設立自己的軍工廠。
就這樣,雙方心照不宣地簽署了所謂的“英阿條約”。
緊接著,嚐到甜頭的阿古柏又如法炮製,與北方的沙俄取得聯絡,並同樣得到了沙俄對其合法性的承認。
很快,雙方也順理成章地簽訂了一份“俄阿條約”。
至此。
阿古柏在列強們的庇護和扶持下,勢力愈發膨脹,成為了盤踞在新疆地區的一顆毒瘤。
如此一來,阿古柏的身後竟然有著英國和俄國這兩個強大的集團作為堅實後盾!然而,野心勃勃的阿古柏並未就此罷休,他又將目光投向了遙遠的奧斯曼帝國,併成功地與之建立起聯絡。不僅如此,透過一系列手段,他竟使得自己所建立的“洪福汗國”獲得了教法層面上的合法地位。憑藉著這種種優勢以及自身那堪稱絕對的軍事實力,阿古柏一路高歌猛進,迅速征服了克什米爾地區眾多國家。
身處局中的馬岱深知,這一切都是西方列強對新興的中國展開的嚴厲制裁行動。
而且,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列強極有可能會進一步採取更為激進的措施——直接對中國發動一場慘無人道的侵華戰爭。
就在這局勢愈發緊張之際,陳玉龍率領部下火速趕往玉門一帶。
他們沿著路途一路清掃敵軍殘部,為即將出徵西部的大軍充當開路先鋒。
與此同時,徐佔彪和張耀經過深思熟慮後達成一致意見:決定再度發起一輪全面總攻!
時間來到 21 日,第 70 師如同一股洶湧澎湃的洪流,順利抵達了西南角的城根下。
而另一邊,早已有備而來的肅州軍同樣嚴陣以待,氣氛瞬間劍拔弩張起來。
剎那間,雙方短兵相接,激烈的戰鬥一觸即發。只見 70 師的將士們個個英勇無畏、奮不顧身,率先登上城頭衝鋒陷陣。
緊接著,大部隊緊隨其後,氣勢如虹。關鍵時刻,張耀親自帶領 68 師從側翼迂迴包抄,形成前後夾擊之勢。
在這般凌厲的攻勢面前,已經連續鏖戰整整十天且未得到絲毫補給的肅州軍終於支撐不住,全線崩潰,紛紛狼狽不堪地向著城內逃竄而去……
70 師氣勢如虹地衝入外城牆,而肅州內城則由三座堅固的堡壘緊密相連而成。這些堡壘外圍還有高聳的圍牆環繞著,形成一道難以逾越的防線。自從馬文祿佔據此地之後,他更是不遺餘力地加強防禦設施,不僅挖掘了深深的壕溝,還設立了密密麻麻的柵欄,使得這裡的防守變得異常嚴密。
就在此時,張耀率領著精銳的馬隊風馳電掣般趕到戰場。他們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攻佔了位於西邊的兩座堡壘,並立即在四周部署了威力巨大的大炮。隨著一聲聲震耳欲聾的炮響,炮彈如雨點般向內城傾瀉而去,一時間火光沖天,硝煙瀰漫。許多房屋在猛烈的炮火攻擊下紛紛倒塌,化為一片廢墟。
然而,肅州軍並沒有坐以待斃。他們充分利用屯內複雜的地形,挖掘出縱橫交錯的壕溝、地道以及地窖等工事。當清軍逼近到鳥槍的有效射程之內時,隱藏在工事中的肅州軍便透過精心設計的射孔向敵人開火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