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乎,心急如焚的兩宮太后趕忙再次傳召太醫們進宮來給皇上診斷看病。
這些太醫們匆匆忙忙趕到寢宮,見到同治皇帝此時此刻的這番模樣後,一個個全都目瞪口呆、驚愕不已。
心裡頭暗自思忖著:瞧這症狀,明擺著就是梅毒發作呀!
可是呢,他們轉念一想,堂堂一國之君怎麼可能會染上如此不堪的惡疾呢?
就在這時,耳邊又不停地傳來兩宮太后一口一個“痘診”的唸叨聲。
沒辦法,這些太醫們縱然心知肚明,也只能硬著頭皮按照太后所說的去做,戰戰兢兢地開出了一張藥方。
雖說用的藥材確實都是些能夠清除血液中毒素的東西,但是在脈象記錄和病歷報告上面,仍然咬文嚼字地寫著所謂的“痘疹”二字。
末了,其中一位太醫還誠惶誠恐地向皇上進言道:“陛下您務必要保持心境平和,摒棄雜念,儘量減少慾望,只有這樣,病情才有希望出現轉機。而且呢,您需要安安靜靜地調養休息整整四十天之久,方有可能完全康復喲!”
同治皇帝聽完太醫說的這番話,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惱怒之意。
他覺得自己身為天子,居然被人這般教訓,實在是顏面無光。
但無奈此時兩宮太后正站在一旁,礙於她們的威嚴,同治皇帝縱使有滿肚子的火氣,也只好強行忍耐下來,緊閉雙唇,一句話也不再多說。
慈禧太后隨即頒佈了一道嚴旨。
這道旨意傳達到了大內總管李蓮英的耳中,命他親自帶領六名精挑細選的小宮監,駐守在莊嚴肅穆的乾清宮。
他們需日夜不停地守護,確保宮廷的安全與寧靜。
在這道旨意之下,李蓮英不敢有絲毫懈怠,立即挑選了六名忠誠可靠、機敏過人的小宮監。
他們身著統一的服飾,神情肅穆,分班輪流守護在乾清宮的各個角落,無論是白晝還是黑夜,都不敢有絲毫鬆懈。
與此同時,慈禧太后還下令,將其他無關的宮監一律斥退,禁止他們踏入乾清宮半步。
這些宮監在接到命令後,紛紛低著頭,不敢發出任何聲響,匆匆離開了乾清宮,生怕觸怒了太后。
此外,慈禧太后還特別強調,所有後妃宮眷,無論身份地位如何顯赫,都不許擅自進入乾清宮。
她們必須遵守太后的旨意,不得有任何違抗。
一時間,宮廷之中氣氛緊張,眾人皆知太后此次舉措非同小可,無人敢越雷池一步。
自此以後,同治皇帝便在乾清宮內安心靜養,儘量避免外界的干擾。
皇后深知皇帝需要靜心休養,因此也不常去打擾,只是偶爾派遣宮女太監前去詢問皇帝的起居狀況。
而兩宮太后,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卻每日必去乾清宮探望同治皇帝一次,關切之情溢於言表。
慈安太后雖然並非同治皇帝的生母,但她對皇帝的疼愛之情絲毫不減。
在同治皇帝病情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慈安太后心急如焚,她在每個夜晚,都會在宮中安排香燭,默默地為同治皇帝祈禱。
在靜謐的夜晚,慈安太后跪在佛像前,雙手合十,虔誠地叩求蒼穹,願以自己壽命之減,換取同治皇帝病情的轉機。
她的眼淚悄然滑落,心中的憂慮和祈願交織成一曲無聲的悲歌。
慈禧太后在這一時期也顯得格外謹慎,她深知宮廷之中暗流湧動,生怕同治皇帝的病情會引發朝局的動盪。
因此,她加強了乾清宮的守衛,確保皇帝的安全,同時也在暗中觀察,防止有任何不利於皇位的陰謀詭計發生。
在這兩位太后的共同守護下,乾清宮的氛圍雖然緊張,但也充滿了對同治皇帝康復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