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章 立志

實際上,我們的老祖宗曾經諄諄告誡過我們:無論是遇到盛大的節日慶典,還是需要做出關鍵決策的時候,亦或是處理重要事務之際,都務必要切記,萬萬不能夠行那男女歡愛之事。

而且,但凡碰到雷電交加、風雨大作的夜晚,更是切切不可以肆意妄為、放縱自己的慾望,去做那些有違常理、荒唐不羈之事。

因為這些時候往往都是天地間氣場最為紊亂動盪之刻,如果逆天而行,必然會遭受上蒼的懲罰或者帶來意想不到的災禍。

所以,我們應該謹遵古訓,保持敬畏之心,以避免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幸與災難。只有這樣,才能順應天時地利人和,趨利避害,求得平安順遂、吉祥如意。

錢守仁為自己昨天能戰勝自己感到慶幸!無論如何,一個男人如果管不住自己胯間的“二兩肉”,只能是庸人一個。

且不說他抱了蔡文靜,蔡文靜如何感受。就說凡事都有個開頭,幾個人剛準備正經八百的商量合作做點事情,就給摻雜各種“苟且見不得光”之動作,一旦讓感情的洪水氾濫,貧瘠的土地又將如何播種,又如何能結出累累碩果!

“小不忍則亂大謀”。錢守仁決定,在日記上鄭重寫下這一筆,以警戒自己:昨日,去高新區工地,一發工資;二與靜姐談公司合作、協約;三春心萌動,背後欲抱,後思之,羞愧難當;四參與暴雨救災,晚宿工地。他既然要效仿曾國藩,就要自省;既然寫日記,就要真實;既然慎獨,就要思那聖人的光輝!

據《傳習錄》所載:先生鍛鍊人處,一言之下,感人最深。一日,王汝止出遊歸,先生問曰:“遊何見?”對曰:“見滿街人都是聖人。”先生曰:“你看滿街人是聖人,滿街人倒看你是聖人在。”

誰也不是生來就是聖人。後人評嘆:中國有兩個半聖人,孔子、王陽明是兩個聖人,曾國藩算半個。如果曾國藩生來就是半個聖人,何來日記中的自省警語:不為聖人,便為禽獸。

我們身邊處處有潛在的賢者和智者。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裡,人們各自有著不同的經歷、背景與智慧,每一個人都可能在某個特定領域或時刻展現出非凡之處。

或許那個平凡的街頭小販,他以誠信經營為生計之道;又或是那位默默耕耘的教師,用耐心和愛心引導學生成長;還有那些無私奉獻的志願者們,他們用行動詮釋著善良與關愛……

這些看似普通的人們,卻在自己的生活軌跡中散發出人性的光輝。

曾國藩說得確實沒錯啊!若無樹立起成為“聖人”這般高遠志向,又豈能有日後位極人臣、封疆拜爵之時?所謂“志不立,則天下無可成之事”,正是因為曾國藩心懷大志,併為此孜孜以求、不懈努力,方才成就了他輝煌燦爛的一生。

想當初,他不過一介儒生,但憑藉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抱負。而這一切都源於那個最初立下的宏偉目標——成為“聖人”。

可以說,正是這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激勵著曾國藩不斷超越自我,最終登上人生巔峰。

孔子曰:吾十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孔夫子終其一生都在為“樂崩禮壞”而痛心,為“恢復周禮”,建立一個大同世界的理想而奔波。

他15歲時致力於增長和傳播學問,30歲時更是堅定了自己的人生信仰,逐漸形成了儒家學說的核心觀念——仁、義、禮、智、信等價值觀,一直被後世傳承和發展,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時至今日,錢守仁已不再年輕,歲月蹉跎間,他即將步入而立之年。面對人生的新階段,他心裡暗暗發誓,以前——“窮”,獨善其身可,以後——要“”達”,要兼濟天下。

他深知每一步都至關重要,容不得半點差錯,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