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成型的國際糧食貿易框架
「雜草和赤紅火蟻對老美農業生產的影響比想像中久遠,大部分農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都因此上升,而國內隨著單產提高,成本有下降趨勢。」
這一年來,接任嘉禾國際總裁的陳燕秋一直在全世界各地出差。
主要做三件事。
一是籌建海外糧食供應鏈系統,在東道國合作建設糧食港口樞紐,打通「糧食收購站—港口中轉庫—港口終端庫—裝載運輸」鏈條。
二是統籌佈局國內外糧食通道。這項工作他從加入嘉禾之後就在做,由於抓住了國內糧食從進口轉向自給和出口的契機,嘉禾在這方面是要領先其它大糧商的,所以他這一年的工作主要在海外。
三是建立海外糧食物流資訊化平臺,及時掌握國際糧食產品交易和物流情況。
這三項工作沒一樣是容易的。
所幸華夏的玉米大規模出口給嘉禾帶來了全新的機遇。
這是一片處女地,所有的國際大糧商包括國糧,都只是把華夏當做一個糧食進口國。
陡然的玉米出口,讓所有人應之不及,只有嘉禾和國儲糧在國內主產區有相對完善的收購倉儲和物流體系。
而國儲糧更多是承擔調節任務,所以這兩年嘉禾在全球玉米和小麥貿易上異軍突起。
一月份,他去了東南亞。
在菲律賓馬尼拉的市場上,即使有錢也難以買到大米,婦女兒童只能去垃圾堆裡找食。
在印尼,糧食同樣極度緊缺,人們紛紛走上街頭抗議,各種騷亂不斷。
菲律賓的玉米缺口也達到歷史新高的180萬噸,小麥缺口410萬噸,大米缺口230萬噸。
印尼也不遑多讓。
這一時期,各主要產糧國都限制了糧食出口,想進口糧食都不好買。
菲律賓有僑匯,又與西方國家關係好,但缺口大,加之老美玉米減產,運輸距離還遠,相比之下,嘉禾手中的糧食價效比就相當高。
印尼更沒得選,在關鍵時刻能買到糧食就是維護國內的統計。
這一年,嘉禾國際在東南亞等國一共成交了上百萬噸的玉米和少量小麥,以及對應的加工品,收入超過3億美元。
除此之外,陳燕秋也藉助這兩國急需糧食,在馬尼拉丶雅加達和棉蘭港口建立了中轉站,用於出口糧食和進口棕櫚油。
三月份,他又去了埃及。
埃及是非洲糧食生產大國,也是消費大國,同時還是世界重要的大米出口國,但在玉米丶小麥和大豆上,埃及是進口大國。
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埃及底層人民也過得很艱難。
早在兩年前,嘉禾的玉米貿易就佈局到了埃及,但其糧食主要進口來源依然以阿根廷丶巴西丶北美丶大俄丶烏克蘭等國為主。
這一次,鑑於埃及將長期保持糧食進口,陳燕秋想藉機收購埃及亞歷山大港兩個碼頭的股權。
這兩個碼頭此前嘉禾一直是以租賃的方式在使用。
如今,埃及政府面臨外匯和資金困境,也有意出售碼頭換取資金,不過一開始談判不太順利。
直到四月份,埃及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活動。
示威者衝擊當地政府,在大街上燃燒輪胎,砸碎商店櫥窗,搶走電腦等。另外,當地至少兩所學校被故意縱火,幾家銀行也遭到損壞。
埃及意識到了『糧荒』的嚴重性,出臺了禁止大米出口,取消部分糧食進口的關稅等等措施。
在大米和小麥原糧上,嘉禾能出口的數額不多,但玉米丶小麥麵粉和食品則有極其可觀的資源。
在這種情況下,兩個碼頭的股權出售談判也火速開啟,最終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