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山中村民不斷湧入城北,填補人口空缺,祝縣令的城北開發計劃提上了日程。
首先,在城北地區劃定了數個適宜建村的區域。例如,林暖選定的養殖場,相隔一盞茶的路程,便劃定了兩個村落(西林村、東林村);林暖購置的三座竹林山的另一面,劃出了一個村莊(竹後村);廟前村與廟後村之間,同樣劃出了兩個村落基地(東和村、東山村)。
越州城的民眾,皆可前往縣衙報名,參與城北數個村落的建設,一則需要田地開荒,二則平整土地,三則參與建房,其僱傭價格與林暖所給相同,每日五文。
其他區域的報名人數寥寥,倒是城北幾個村莊的村民,在得知訊息後,踴躍報名。但凡具備勞動能力者,皆願參與其中。
向義等人建成糧倉後,高師傅和餘師傅便承接了縣衙的工程,進入竹後村和西林村建造民居。
向義和向榮亦跟隨前往,這兩個小夥子每日早出晚歸,疲憊不堪,但他們的技藝卻在飛速提升。
某日,向義欣喜地告知林暖,他已能夠獨立負責建房,在竹後村,他已獨自帶領眾人建造了好幾棟簡易的一層民居。
亦是在此期間,祝長青與盧光獲悉城北全域引雷之事,林暖也知曉了。
林暖本以為僅有他們小院獨立存在雷擊點,豈料竟是城北大半區域!
無怪乎林暖命三村村民於秋收後,按照她的要求修整農田時,他們皆是欲言又止,原是他們認為即便田地修整得再平整、水渠修築得再通暢,亦難以抵禦雷電!
也難怪祝長青大人推進城北大開發如此順利,原來三姓人家就等著他開發完城北,繼而跳出來狠狠打他的臉,順便給他安一個瀆職之罪名。
若祝大人不入越州三姓之隊伍,那等待祝大人的必將是彈劾與問責。
祝長青推行一半的城北大開發眼看即將夭折,愁得他與盧光皆生了不少白髮,正欲寫信給盧清哲請求援助之際,林暖來了。
身為城北小院戶主的林暖,在目睹數次雜樹林上那根鐵柱接引雷電的過程後,將此發現告知了盧光和祝長青。
林暖本也想把上輩子見過的訊號塔的樣子畫出來給他倆,但後來想想還是算了,訊號塔需要焊接吧!是的,焊接!算了算了,還是別為難打鐵師傅了。
祝長青心想事已至此,令他們停止定然不可行,亦不能讓那三姓抓住把柄,林暖既言此方法可行,那就一試。
故而自這日起,城中曾為林暖打造過粗鐵棒的鐵匠,又接到了打造二十米以上粗鐵棒的活計。老鐵匠滿心疑惑,然身著細棉服的貴人親自下定,他亦不敢發問,只得率領徒弟們奮力揮舞錘子打鐵!
祝長青則攜盧輝等數位盧氏子弟親自勘探城北地區,選定了六座相對距離適中且為城北最高之山。
隨後,命人開始修築山路,于山峰上開建平臺,這可比林暖那雜樹林上的平臺,整的平好多。
高師傅跟向義建完竹後村,然後又馬不停蹄地上山去建“鐵棒塔”。
高師傅心裡那叫一個納悶,這貴人咋還有這種特殊愛好呢,在山峰上立鐵棒,一處建完了還不行,還得再建六處!
得嘞,工錢給足就行,自從給城北林姑娘蓋完房子,他跟徒弟們的活兒那是多了不老少,這小義也有天賦,今年拿回家的銀子可真是不少呢。好事啊!既然是好事,幹就完了,有啥疑問都放心裡,他這人啊,就是這麼容易滿足!
林暖得知祝縣令等人建了二十米以上的避雷塔,豎起大拇指,佩服佩服,真真財大氣粗啊!
祝長青和盧光等人在避雷塔落成後,一次雷暴天后上了兩座山,果然發現了接引雷擊的痕跡,兩人心間大定!
再者,村落建設和避雷塔搭建的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