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章 跟集

早上天不亮,紀老爺子兩口子就起來收拾紀滿川父女倆跟集要帶的東西。

紀老爺子把平日裡父子幾人編的籠、席子碼整齊,放在架子車上,並用草繩綁好,防止散落下來。

紀滿川還去院子外邊的菜地裡割了些韭菜裝在車上。

紀永靈瞅著那跟營養不良似的乾巴韭菜葉,心想估計難賣掉。

不過這次紀永靈卻想錯了。

因為從古代到近代,國內的土地大都被拿去種糧食了,能用來種蔬菜的田地非常少,所以普通老百姓飯桌上的菜葉以野菜居多,只有那些有錢的大戶人家,專門有莊子種菜吃。

不像現代,家家戶戶飯桌上的青菜、肉類吃到飽。

楊氏把黃芪藏在一個倒扣著的籠裡,並且用樹葉蓋好,又遞給紀永靈一個褡褳,裡面裝了幾個菜糰子和兩個裝滿水的葫蘆,並再三叮囑道:“千萬跟好你爹,別走丟了。”

天開始矇矇亮,紀滿川就拉著家裡那輛沉重的架子車上路了。

紀永靈跟在車子一側,用力得推著車,架子車的韁繩在紀滿川的肩膀上勒出一道深深的印子。

路兩邊,有點多泛黃的油菜花已結出了沉甸甸的籽兒,小麥也綠油油的連成一片。

路上也有一些和紀永靈他們一樣去跟集的人,有男有女,有牽著牲口的,有拎著籃子的,也有和紀滿川一樣拉著車的,偶爾也能看到騎著驢或者拉著騾車的。

北方這種大集不是每天都有,一般約定俗成隔幾天開一次集,像寧平縣就是逢三、六、九日才有集。

到了寧平縣集市,紀永靈才知道,這個時代的集市並不在縣城主城區,而是城西頭靠近城外的一片區域,是大家自發聚集而成的。

集市集中在主幹道的兩旁,路邊發黃的土坯房前早已擺滿了各種攤子,有賣吃食的、賣菜的、賣布的、賣草藥的。

賣吃食的炊具很簡單粗獷,基本就是一個泥爐子,上面架個鍋,大點的攤子還會擺張破木桌子和板凳。

不過吃食種類倒挺多,有熱氣騰騰的擀麵條、剛出鍋的炸麻花和油糕、還有沾著芝麻的油果子以及各種大餅和包子。

擺在路邊的布攤顯得單調些,基本就是簡單的白、藍布,應該都是村裡人自己織的粗布拿來賣。

後面的土坯房裡有一些飯館子和各式鋪子,看樣子貨物種類和質量應該是比路邊攤子上的好很多,但是肯定和縣城內的店鋪沒法比。

這個時代大多數平民家境都較為窘迫,來跟集的多半都像紀永靈父女一般,自帶乾糧,很少能夠捨得花錢買些吃食,所以這裡的吃食攤子主要賣給過路商客或者城裡出來閒逛的有錢人。

布攤上人倒是不少,時不時傳出問價聲和討價還價聲。

因為地理位置比較方便,寧平縣是絲綢之路上西北往來中原、南方的必經之地,集市正好處於這古絲綢之路的主道上,所以往來的不僅有周邊村民,也有很多服飾各異的過路商人。

紀滿川抹一把汗,看著人來人往的集市,對紀永靈道:“靈兒,跟好爹。人多,別擠丟了。咱先去藥鋪看看。”說完拉著車擠進人群。

紀永靈絲毫不敢懈怠,她看著眼前這一群群晃動著的人們,他們大多面黃肌瘦,粗布麻衣,艱難盡顯其中。

也有一些衣著破爛的乞丐,手裡還拿根棗木棍,端個破碗,滿臉麻木的在土坯房的鋪子前慢慢挪動,祈求好心人發發善心。

當然還有一些身著絲綢長衫、打扮富貴的有錢人,顯得與這坑窪不平的街道不相配,他們主要穿梭在後邊的土坯房鋪子裡。

紀永靈緊跟在架子車旁,內心有些害怕,不是怕走丟,是怕這個貧窮落後的時代。

到了一家掛著“懸壺濟世——徐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