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啊,您何必試探兒臣呢?兒臣對大明忠心耿耿,您又不是不知道?”
“不生氣了?”朱元璋板著臉問道。
“不生氣,不生氣,父皇啊,我以後再也不在背地裡罵你是昏君了,也不罵你是桀紂重生了。您就是千年難遇的聖明之君啊,什麼唐宗宋祖,不如您的一根毛!”
“還有什麼堯舜禹、什麼神農伏羲,您也能和他們比肩啊。至於什麼成吉思汗,他只配彎弓射大雕啊!”
“呵,前倨後恭,乃奸人也!”朱元璋面無表情,說話絲毫不留情面。
“對對對,父皇說的都對!”朱權也不在意。
“說吧,你來找咱,到底有什麼事?”
“朝廷不是要向東北遷徙百姓嗎?這可是大事,所以兒臣來找父皇商議,如何能把百姓安然無恙的送到東北。”
“嗯。”
聞言,朱元璋臉色變得認真了,放下了手中奏章,移民……這在古代是十分浩大的工程,每逢戰亂起始,百姓們都會大規模移民……
而朱元璋即位後,面對的是一個經濟凋敝、土地荒蕪的局面,所以為了恢復元氣,就開始遷徙人口,重新分配土地。
尤其是經歷過元朝的暴政,北方人口凋零,漢人受到的迫害極深。
戰亂後,存活下來的百姓,甚至連漢語不會說,漢字不會寫,身上的衣服裝扮,也是與胡人一致。
這導致南北割裂十分嚴重。
當時,因為山西地理優勢,存活下來的人口比較多。於是,朝廷在洪洞縣的大槐樹下設立登記處,將山西百姓遷徙到北方各地,比如河南、河北、山東,讓這些百姓開墾荒地。
洪武初年的移民十分成功,如今北方各地逐漸變得繁華。
可這一次移民的路程更長,難度更高,因為要把荊襄一帶的百姓,遷徙到千里之外的東北,如今又沒有火車飛機,單單步行過去,就需要三四個月之久。
更何況,百姓們都有故土難離的心結,要是強行遷徙,恐怕會引起動亂。
“去將戶部尚書卓敬找來,還有國子監的幾位大儒,一同商議大事。”
朱元璋當即下了命令。
由於此時剛下了早朝,大臣們還未走遠,沒過一會兒,幾位大臣就步入殿內,朝著朱元璋行禮。
朱元璋擺擺手,把遷徙百姓的事情說了一遍。
朱權乖巧的站著,時不時抬起頭看幾人一眼,隨即又低下了頭。
卓敬當即就慌了,忍不住說道:“陛下啊,把兩百萬百姓遷徙到關外,這是要害死他們啊!寧王殿下是出於什麼樣的心思,為何非要折騰這天下百姓呢?”
朱權不滿的說道:“本王是要帶領他們享受美好生活的,如何要害他們?”
“治理朝政,最重要的就是以百姓的利益為主。如今四海昇平,百姓安居樂業,不應該此時大費周折的遷徙百姓啊!”
“那你說,什麼時候遷徙合適?”
“二十年後,等到大明人口暴增,田地不夠種的時候!”
迎著朱權質疑的目光,卓敬坦然給出理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邁大了,容易扯到蛋!”
“嗐,本王這麼年輕,別說走路了,本王還能大跳……”
“閉嘴!”
朱元璋冷冷的看了朱權一眼,又道:“卓敬,如果能負擔起百姓的衣食住行,能不能儘快把人口遷徙過去?”
卓敬苦澀的說道:“陛下,您要考慮民心啊,當初您提出往東北遷徙百姓,臣就提出反對,可是您一意孤行……這件事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見狀,朱權急忙道:“父皇,現在天下才安定幾十年,百姓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