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戶部巷,早上的街道已經開始人來人往。
清晨的陽光穿過街邊熱乾麵小攤上冒出的蒸氣,撒在路面上像是鋪了一層金色的地毯。
“豆漿,油條,小籠包,熱乾麵,特色小吃,來一碗!”早點攤的老闆熱情的招呼著。
有的人吃完早餐之後,精神抖擻地開始了一天的生活,也有不少人打著哈欠,萎靡不振,一天的生活還沒開始就已經玩完。
不管是清晨的小吃店,還是半夜的酒吧裡,小城市的生活總是充滿了人間煙火氣,而大城市的快節奏生活則充滿了氣,火,煙。
此時已經是上午七點多了,約好的導遊打了電話過來,一會戶部巷街口見面。
這條街轉角處有一家水果店,卷閘門只拉開一半,店門上面綠色門頭用黑體寫著五個大字戶部巷水果,裡頭有個老大爺在看著店。
幾個人熱熱鬧鬧走過去,一邊等導遊,一邊跟老大爺聊天,這才知道這裡為什麼叫戶部巷,和戶部巷的後來的變遷。
武漢有個詞,叫過早,其實過早就是指吃早餐,
這個詞來自於清代的一首詩。
《漢口竹子枝詞》。
“三天過早異平常,
一頓狼吞飯可忘。
切面豆絲幹線粉,
魚滲元子滾雞湯。”
在武漢,過早最有名的地方是戶部巷。
導遊是個小夥子,黑黑瘦瘦的十分精幹,名字叫做李來福,聽起來好像是李富貴的兄弟一般。
他開始給大家介紹,戶部巷,全稱戶部巷漢味風情街,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司門口,連通民主路和自由路,東靠十里長街(解放路),西臨長江,南枕黃鶴樓,北接都府堤;長約150米,寬8米,是集小吃、休閒、購物、娛樂於一體的特色風情街區,被譽為“漢味小吃第一巷”。
李來福一邊走著,一邊介紹著。
明清時期,司門口為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衙門所在地(現武昌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布政司主管錢糧戶籍,職責與京城戶部相仿,故民間稱為“戶部”。明清年間,戶部巷東為藩庫,是布政司存放錢糧的金庫和糧庫;戶部巷西為武昌府的糧庫所在地。戶部巷正好位於兩個庫房中間,因而得名。
戶部巷作為地名,歷史相當悠久,在明嘉靖年間的《湖廣圖經志》裡有一幅地圖,上面清楚地標註著這條狹窄的小巷,由此看來,這條小巷至少有400多年的歷史了。歷史上的戶部巷,知名度很高,巷子雖小,名氣卻很響亮。
此巷古往今來,因地理原因(緊靠碼頭),舟車絡繹,人氣鼎沸。小巷人家勤勞巧作。匯江漢五糧、天下乾鮮精烹細調,以鮮、香、快、熱之漢味小吃惠及熙攘人群,聲名鵲起,經久不衰。
傳統小吃比較多,各地區的風味都有,得益於這裡本來就是個流動人口比較多的地方。
炸餃子、酥餅麻花、油炸面窩、生煎包子、熱乾麵、酸辣米粉、米耙粑、糊粉、燒梅、歡喜坨、發糕、鍋貼餃、水餃、餛飩、糯米雞、饊子、油墩、湯包、烤紅薯、糯米包油條、酥餃、酥餅、餈粑、剁饃、苕面窩、細粉、寬粉、湯麵、清酒、蛋酒、豆漿、雞冠餃、炒麵、炒粉、炒花飯、魚香肉絲、瓦罐雞湯等。
本地區的江城名小吃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飲食文化。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湯包、蔡林記熱乾麵、談炎記水餃、順香居燒梅、福慶和牛肉米粉、五芳齋湯圓、小桃園煨湯、老謙記牛肉豆絲、田啟恆糊湯粉、新農特色牛骨頭、民生全科湯圓、福慶和米粉、雅園湖南米粉、楚寶桂花赤豆湯、寶慶牛肉麵、一品香大包、老會賓五葉梅、精武路鴨脖子等。
2003年,武昌區政府將其打造成漢味早點第一巷,透過仿古改造,這裡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