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的鍋被砸的訊息也是被無意傳開的,小盧等林家男人挑好了鍋,也得趕回家吃飯。由於比平時晚了二三十分鐘,走到家裡,小盧的老公小林都快吃飽了,鍋裡留了些菜。家裡小二口都掙工分,又沒負擔,日子自然也就比那些拖兒帶女的人家強些,關鍵是小盧還是代銷店的營業員,能掙到一份工分。小盧有文化,城裡人比較時髦,也就成了村裡的一道風景線。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更是對她刮目相待。有些不方便說出口的東西,可以讓小盧帶。小盧當初看中的林家孩子,也是他的出身。上無片瓦,下五寸土,名副其實的無產階級,根正苗紅。就在小林出生幾個月,他爹突遭病疫,撒手人寰,留下孤兒寡母,小林娘勤心苦力,沒到三年,也就隨他爹去,留下小林一個人。好在村裡人純樸,林家的家族裡,紛紛解囊,資助小林,讓他的娘入土為安。到這時,小林真的是孤兒了,村裡家族比較親近的人又再次商議,東家一口,西家一碗的,不管是粥是飯,還是瓜菜,勉強沒餓死小林。那時他叔叔還在外面闖蕩呢,好在都是南方,不至於荒災,一口吃的還是有的。等解放了他叔叔回家,小林都七八歲了,可謂親,親不過一絲,慢,慢不過一線。畢竟是自己的親侄子,他叔叔還是擔起了扶養小林的義務。小林的叔叔後來專業到了地方,進了縣城合作社,成為一名在縣城上班的村裡人。村裡的大辦小事,他叔都會回來。給村裡人酬謝,酬謝村裡人對小林的照顧。也感謝村裡人對他哥哥嫂嫂的後事的料理,人都是有感情,自然界很多動物都會報恩,何況是人呢。小林的叔叔也是外面闖蕩過的,更懂得家的珍貴,有家在,也就有了溫暖。也把家裡不準的鬧鐘送給了家族一個比較親近的堂弟。按說到現在也不是什麼稀罕物,但在當時,堂弟可對他叔可是千恩萬謝,雖然那鐘不太準,但終歸是村裡第一家有了報時的機械。要是早上五十年,那可是皇親國戚才有的玩意。後來長大看書才知道,光緒年間,也只有恭親王幾家有自鳴鐘。堂弟對小林可好了,到了小林二十來歲,就把自己的一處柴房給了小林,小林也才有了自己真正的家。接著就有了“領袖教導我們說:知識青年到農村去,那裡有更大的作為”的號召,城裡的知識青年響應偉大號召來到了小林家的偏僻的南方小村莊。其中就有後來成了小林老婆的小盧。小林是孤兒,真正的無產階級,階級成分好。又有叔叔的照顧,村裡自然對他高看一眼,可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昔日的無依無靠的孤兒,如今可成了那些下放的知識青年眼裡的香餑餑。而小盧追逐著時代潮流,嫁給了小林,也算革命夫妻,小盧因為會打算盤也就順理成章得成了代銷店的營業員。
剛要放下碗,看到小盧回家,小林也起身給他拿碗。順便問一下,咋這麼晚回家,很忙嗎。小盧也沒注意,只是嗯了一句,拿起碗盛飯。以前都是小盧回家做飯,小林回家就吃。今天不一樣,小林到了家裡,看到冷鍋冷灶的,不免有些失落。好在二人的感情不錯,小林也沒太多計較,就生火蒸飯,便燒火邊等小盧回家。飯都快蒸熟,小盧還沒回家,小林又急忙趕到地裡摘了菜。由於是孤兒出身,自小就知道做菜做飯,那時的小林最純樸的想法:怎樣才能不餓死。哪怕只有一片菜葉,他也得做出一碗湯來,最少也是熱的,熟的。比現在的老二還更精明,吃的苦太多了。誰家的什麼眼神,誰家的做作,他都瞭然於胸,不再是窮人孩子早當家,而是在過小的年齡就體味了大人的心酸和無奈。也教會了他不幸災樂禍,不喜形於色,不落井下石,不說東道西,每每想起這些,都有感觸。但他自己知道:學會忘記,學會感恩。摘了菜回家,路過曬穀場,看到鬧哄哄的,他也多在意,只聽到陶寬爹打了陶磊,而且打得狠,又聽說去包紮了,感覺也就大人教育孩子,是很正常的。那時候誰家沒有幾個孩子,有孩子就有學壞,做壞事的可能,就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