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寬爺爺清理了原有的香柄,把那些香柄丟進了灶坑裡,等晚上做飯了也一起燒掉。南方的農村和北方不一樣,北方有年畫,有木刻油印的過年了就買一張回家,大多是年年有餘,孩子抱著一條大魚,顯得喜慶,也有灶神爺的畫像,是那種戴著官帽的留有鬍鬚的那種慈眉善目的,所有的灶神爺千篇一律,過年了擺在街頭任由趕集的人去挑選,平時就沒有這樣的年畫買。也沒有灶神爺的畫像買。南方的農村看不到這樣的灶神爺的畫像買,而是讓別人寫幾個字,貼在灶神爺的牌位上,一般都是新房子做好了以後,家裡的人都住進來了,那張字也貼好了。至於寫什麼內容也沒有一定格式和具體統一的內容,要麼寫個:灶神爺在此,或者是:灶間神君之牌位。老陶家的灶臺上的灶神爺的牌位上也有這樣的的紙條,剛貼上去的時候,應該還是紅紙,紅紙寫著毛筆字,至於寫的是什麼內容也不知道了,不但是什麼內容不知道,就連紙也不見了,只是在貼有紙的位置上有個淡淡的印,如果站得遠就根本看不到。歲月的流逝,就是鋼鐵也會出現疲勞,況且是一張薄薄的紙,灶臺每天都得燒,只要有人在家,灶臺都得燒起來,不然吃什麼,除非到了斷糧斷火的時候,只要有著一絲的希望,都會把灶臺燒著,碰到家裡有了喜事了,那就更是不得了,連著燒幾天,整個灶臺都燒的燙手了,甚至連月鍋裡的水都燒乾了。雖然這樣燒著的時候不多,但一年都有那麼的幾天,灶臺上那張紙早就燒焦,變得很脆,在不經意的時候,就自己脫落了,至於飛到了哪裡,沒有誰去仔細得看看,也許在自己的腳底下被踩了,也就沒有了灶神爺的威嚴了,只是一片小碎紙片,沒有人在意,沒有人會仔細得去看看。陶寬爺爺看著貼有灶神爺的紙條的淡淡的印子,也沒有了剛才的虔誠,現在又不是過年過節,誰會想到這樣的事,到了過年或者是村裡有著什麼祭祀活動時,才有人去磨墨寫字,家裡有硯臺和毛筆的人家不多,雖然不是像現在這樣,要寫字有鋼筆,鉛筆,水筆,真要誰拿個毛筆來寫字,還真是難找。整個銀井灣能拿起毛筆寫字的人不多,能把字寫好的人更是屈指可數。陶寬爺爺也會寫個毛筆字,雖然寫的不是很好,但至少可以讓人認得是什麼字。更談不上是什麼歐顏柳趙,各種各樣的字型了。沒有了隸書,草書,行書什麼的了,就是別人教了陶寬爺爺寫幾個楷書,畢恭畢敬得寫著的那種。陶寬爺爺字寫得不多,也寫得不是很好,能自己記個工分帳的那種,所以家裡也不可能時時備著筆墨紙硯,只是需要簽字的時候,陶寬爺爺才會拿起筆來,端端正正地寫上自己的名字。即使是陶寬爺爺會寫,但也不能自己寫。有關家裡的香火榜和灶神爺牌位這類的字,家裡人是不能寫的。誰寫的字,貼到香火桌上或者是灶臺上,只要寫字的人來了,這字都得站起來,就影響了香火榜和灶神爺的神聖了。自己家裡關於這樣的字必須得是外地的,不常來的人來寫,最好的是一輩子都不會來的人寫,或者是那些行將就木的人寫,這樣才有一定的神聖而不可侵犯。陶寬爺爺早年在外面幫人做事的時候,會打個算盤,又會寫幾個字,擱在當時就算是能人了。有著這樣的規矩,陶寬爺爺也不會瞎寫,只能讓那牌位的位置空著那裡,在某種程度上說:沒有新的灶神爺的字條貼上去,舊的就肯定算是有效的,哪怕是一個淡淡的印。陶寬爺爺也不再仔細得去擦拭灶神爺牌位的地方,而是繞過那樣的位置,去掃其他的地方。陶寬媽看著陶寬爺爺那樣虔誠的樣子,就乾脆走到陶寬爹身邊,幫著陶寬爹一起去掃垃圾,等著陶寬爺爺打掃完了灶臺,才和自己一起去刷石灰糊了。陶寬爺爺繞過了灶神爺牌位的地方,到了其他的地方,手腳就不會和剛才一樣拘謹了,而是放開手腳,動作麻利得清掃著灶臺上的灰塵和垃圾一隻手用刷把刷,一隻手用手裡的抹布去抹,不到一會兒的功夫就把灶臺刷洗得煥然一新,灶臺上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