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許多女僕並不都是自願的,她們大部分都是被強迫著做這些事情,她們也不是不想反抗,以倫敦城為例,會招收女工的工廠少之又少,人們寧願去招收十一二歲的男童當學徒,也不願意招收一位成年女性做工。”
“當然,現在女工的崗位多了起來,但那其實是因為戰爭的緣故。戰爭奪去了大部分男性的勞動力,不論是法蘭西還是其餘歐洲各國都是如此。為了不影響工廠的運轉,原本被困在家庭中的女性逐漸成為了市場勞動的主力。”
“但是戰爭已經結束了,如果你關注了英國的時政新聞,你就會發現現在女性正在被趕回家中,因為男性需要謀生的工作,而這些工作在戰爭期間已經被女性佔領了。”
“但是,張,你真的覺得那些男性找不到工作是因為這些工作被女性奪走了嗎?”
張訓抿了抿唇,說道:“可是崗位就這麼多,如果女性的佔比變大,那男性的機會自然而然就會變少。”
嘉德·讓·羅貝爾忍不住笑出了聲:“張,你想的太少了。”
“你知道嗎?現在的法蘭西正府釋放了許多有利政策,扶持工廠,增加崗位,平穩貨幣與物價,減緩通貨膨脹等等,可以說,如果這些政策真的落實到了法蘭西的民眾身上,他們的日子會逐漸變好,而底層民眾的生活變好,國家也會變得穩定。”
嘉德·讓·羅貝爾的神情逐漸變得嚴肅:“但事實上,這些正府釋放的利好政策全部都被國內的資本家瓜分殆盡,他們得到了正府的扶持,增加了工廠的產能,但工人的薪資越來越少,工作時間卻越來越長。”
“銀行存入的資產逐漸增多,明面上是民眾的財富變多了,但實際上這些財富都是來自於那些大資本家手中。”
“這是法蘭西的現狀。可英國就不是如此了嗎?”
“資產被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是毋庸置疑的現狀。十分之一的人站在金字塔尖分享百分之九十九的財富,餘下的十分之九卻要去爭奪那餘下的百分之一。”
“這就是資本。”
“你只關心自己沒有拯救克萊爾,卻沒想過跟克萊爾一樣命運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克萊爾悲慘的命運難道是因為你造成的嗎?”
“不,不是。”
“是因為這該死的世界,因為這該死的xx。”
(好了,剩下的作者不敢說了,中間其實省略了一大部分,不敢說了。大家自己想象吧,如果後期這些內容不允許發出,那你們就只能見到一堆諧音梗了。)
嘉德·讓·羅貝爾突然想起了自己的那位亡去的故友。
他用生命的代價踐行了自己的理想,可這該死的法蘭西沒有任何改變,甚至變得更糟糕了。
嘉德·讓·羅貝爾的眼眶有些溼潤,他閉上了眼,平復起了自己激動地心情。
想那多做什麼呢?
他年輕的時候沒有這個勇氣,難道上了年紀他就敢了嗎?
瑪利亞怎麼辦,他的孩子們怎麼辦?
張訓握緊了手中的杯子,他想起了克萊爾悲劇的來源,不是因為他的解僱,而是因為那個花言巧語的伊爾斯。
還有那可笑的小鎮法庭,與憑空出現作證的那兩個流浪漢。
是階級,是權利,是金錢,是愚昧。
是這些鑄就了克萊爾的悲劇人生。
他想,他知道自己該寫什麼了。
這一晚,張訓與嘉德·讓·羅貝爾聊到了很晚。
也許是因為自己已經透露出了太多不應該透露的。
嘉德·讓·羅貝爾到最後乾脆破罐子破摔一般,將故友的思想與故事一點一點的講給了張訓聽。
那些隱秘的理想,以及最後被背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