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裡,電話對面的李言心裡百感交集。這次意外“偷聽”讓他了解了曾經走進他心裡那個女孩的近況。平靜的心裡又泛起了一絲漣漪。
當年在北京街頭目睹了知曉的“幸福”之後,他便決心忘記這個從小就有能力讓他“特別關注”的女孩。
畢業後他出國深造,由於攻讀的是雙學位,他把幾乎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學業中。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他漸漸忘記了那個女孩。只是偶爾回老家探望祖輩的時候,要麼就是在和知羽偶爾的聯絡中聽到一些關於知曉的訊息。
顧若一航班失事的事情也是在某一次和知羽聊天的過程中得知的。他曾經糾結要不要對知曉給予問候,又感覺自己沒有立場。因為彼時自己已經有了相處很好的女朋友。女生是他碩士求學階段的同學,畢業前夕自己接受了女孩子的表白。可惜最終沒能修成正果。一年後,女生同意了國內高薪的聘請,而李言固執的選擇了繼續深造。
後來,方知曉的名字便一直躺在微信列表中。他有瀏覽新聞的習慣,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所以他對知曉做戰地記者,攝影師的事情也略有耳聞。
今天在和方圓的電話中意外“遇到”知曉對李言來講是從來沒有想過的。他一度以為和李言住在一起的是他的女朋友。在他們的交談中能夠感受到他們二人的關係還是比較純粹的。他聽著知曉破碎的聲音講述自己的心境,心裡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情愫。
李言開啟手機社交軟體,在搜尋歷史中又點了一下“方知曉”的名字。不同於以往,除了一如既往網友關於她的討論之外,他還發現了知曉前段時間公開的社交平臺賬號。
點進去之後,李言發現了知曉對於網路輿論的回應以及王森他們平臺的採訪。真正在影片中看到知曉的那一刻,他足夠確認賬號的主人,以及電話對面那個和方圓在中東的人,就是他認識的那個女孩,方知曉。
他在知曉的賬號內逗留了很久。開啟留言對話方塊,思忖良久,又關上,然後又開啟。最終寫下一行字,“方知曉,餘生請你一定要繼續興致盎然的與這世界交手,帶給我們更多的世間百態與感動。”
關上電腦,李言心裡五味雜陳。他才意識到方圓跟他講的需要配備智慧系統的福利院是知曉負責的。
“你把要求再給我說細緻一些,我來擬定程式和採購裝置。”李言把訊息發給方圓才著手自己的事情。
第二天,方圓以知曉語言不流暢為由堅持和她一同前往。雙方各退一步,知曉同意方圓一起。方圓把辭職報告改成請假條,為期一個月。
兄妹二人以不同的身份再一次踏上中東的土地。雖然戰爭已經結束,但河兩岸的光景對比起來卻顯得難民區更加頹廢和破敗。
讓知曉意外的是,她們再次往返在河兩岸之間,仍然需要所謂的通行證。或者需要有持有通行證的人來親自接人,一個人最多帶一個。
無奈他們在對岸休整了兩天。當知曉和方圓終於走完程式回到河對岸的時候,以前那些接受過診所救助的人給予了他們極大的熱情。
他們中有人勇敢的站出來表達,戰爭結束了,以為他們走了就不會再回來,連當面說一聲感謝或者再見的機會都沒有。
知曉告訴大夥,診所雖然不在了,但是我還在。我會在這邊建立一所孤兒院,專門收容在戰爭中失去長輩親人的孩子,給他們一個暫時的容身之所。
知曉的舉動獲得了這裡人們的擁護,的確有太多的孩子流離失所。方圓召集了幾個之前在診所做義工,現在仍然願意奉獻愛心的朋友。大家說幹就幹,沒幾天便把整個院子的佈局換了個樣。
方圓往返於河兩岸,幫著知曉搞定了院子的租賃和租賃用途審批等關鍵問題。
大家終於有時間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