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山下,秦帝國的皇帝帶著他的臣民百官來到夢想開始的地方。
寒風呼嘯,天崩地裂。混沌之中夾雜著秦國曆代先輩的哭泣與開懷大笑。在經歷七百多年的滄桑歲月,秦國終於從西部邊陲再一次回到華夏民族的懷抱。
秦始皇衣冠正襟,一步一步的走著為他搭起的高臺。他在這幾十個臺階的路上,滿腦子都是一個又一個熟悉陌生的面孔。
走到高臺之上,秦始皇莊嚴的咆哮道:“贏氏列祖列宗在上,晚輩始皇嬴政來來遲了!我們終於實現東出大業,一統華夏。
我們建立了大大的國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們實現了!!列祖列宗的先輩們可以安息了。”
他在上面慷慨陳詞,下面的秦人我已經泣不成聲。這幾百年的歲月之中,他們經歷的痛苦和無奈又有誰人會知道。
這種情懷心情,就像是當初默默無聞的人!突然間家族出來一個智者,他想要改變命運。提出了家族發展的未來。
只是他受制於空間能力的限制,只能夠將這種心情和事業流傳下去。他不知道在這平靜的湖面上面驚鴻一瞥會帶來什麼,但是他以為後輩可以不再像自己一樣受到命運的束縛。
雖然他並沒改變什麼,但是這種信念隨著時光延續,慢慢的生根發芽並且茁壯成長。最終成就了他看不到的參天大樹。
或許對於他來說,後世的成敗得失早已經不在意!他也看不到,但是他的那一個轉身就給後世一個發現的視窗。
幾百年的時光裡面,秦國的貴族們有時候自稱嬴,有時候又自稱趙。姓氏的變換之中透露著秦國融入華夏民族的無奈和掙扎。
因為生活在西部邊陲,秦國就像是一個被遺棄的孩子一樣。總是無法真正參與到諸侯聯誼活動中來,不得不以趙人自稱來博取好感。
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秦國終於可以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可以和中原各國一起站在同樣的起跑線上。卑躬屈膝為秦國帶來了人才流通,國家變化的基石。
後來秦國不斷有賢人能士來投,更多的機會,更好的發展前景使得秦國成為中原人士紛紛開投的重要諸侯國。
已經做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秦始皇,他知道要治理起來同樣龐大的國家他需要做出改變,只是現在的他早已經沒有這樣的經歷和時間。
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公子扶蘇可以把國家的重擔扛起來,對於孩子的期待遠遠超出了公子扶蘇的承受能力。但是作為年長,可以獨當一面的長子。公子扶蘇的責任與壓力也很大。
秦始皇拉著扶蘇的手說道:“孩子!從這一刻開始,秦國未來的擔子我就交給你了!父親能夠為你做的也只有這麼多了。剩下的路就需要你自己去開闢了。”
扶蘇的心中還幻想著自己的理想帝國,要將這個全新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禮儀之邦的文明國家,權利的交替遠遠沒有想象中表面那麼簡單。
推行新政,改變社會的階級利益。看似美好的事情背後都是暗流湧動的浪潮。如何能夠做到平穩的落地,最好的辦法就是法治和權力的碾壓。
祭祀活動結束以後,秦始皇下詔大赦天下。同時也間接的減少勞役,不再清掃六國貴族餘孽。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自己的孩子主持大局做準備。
榮歸故里,這裡的百姓和贏氏宗族也過得了好處,不僅僅是獲的了封賞。也不用再外出徭役,更是減免附近的賦稅。
這麼做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問題是西北環境惡劣。根本就不太適宜生存,同時王族的墳墓大多都在這個地方。加上西北方向的遊牧民族侵擾,就是希望可以給先祖一個穩定的安息之地。
祭奠完先祖,秦始皇則帶領自己的衛隊前往巴蜀之地。他到這裡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