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9章 慈禧太后再度垂簾聽政

其實慈禧太后考慮讓載湉繼承大統只有原因的,一方面是因為醇親王的福晉是自己的妹妹。

另一方面就是孩子還小嘛,現在才四歲啊,就是一個步履蹣跚的兒童嘛,所以極其容易控制!

就這樣載湉即皇帝位,改元光緒。

載湉即位後,那麼慈禧太后自然是要為垂簾聽政做準備了。

然而,必須著重指出的是,她絕不能親自開口提出垂簾聽政之事。

因為如此一來,不僅會顯得她急不可耐、有失體統,更可能引發朝野上下的反感與抵制。

因此,她所需要採取的策略是巧妙地引導那些王公大臣們自行領悟,並主動將此事提出來。

可要達成這一目標絕非易事。

若想讓這些位高權重、心思縝密的王公大臣們心甘情願地提議垂簾聽政,就勢必要有一個人挺身而出,充當引領眾人的角色。

而放眼當下局勢,具備這般影響力和號召力的人物,似乎唯有恭親王一人而已。

正因如此,當慈禧太后對恭親王施以隱晦的“暗示”之後,恭親王奕?便十分識趣的提出來“新帝年幼,須太后垂簾聽政,以此匡扶社稷江山”。

恭親王已然發出了聲音,這猶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層浪。

那些平日裡高高在上的大學士們,以及掌管著國家各個重要部門的六部九卿官員們,又怎能對此視而不見、坐視不管呢?

於是乎,他們經過一番密謀商議之後,決定聯合起來向朝廷呈上一道言辭懇切的奏章。

這份奏摺洋洋灑灑數千言,字裡行間所表達的核心意思大概便是懇請兩宮皇太后能夠垂簾聽政,以輔佐年幼的光緒皇帝來處理軍國大事。

畢竟如今聖上尚且年幼,而國不可一日無主,朝綱亦需有人主持方能穩定。

當這份承載著眾多大臣殷切期望的奏摺被呈送到慈禧太后手中時,她那原本就精明睿智的眼眸瞬間閃過一絲驚喜之色。

她深知,自己一直等待的那個絕佳時機終於來臨了……

長久以來,她在宮廷權謀的旋渦中苦苦掙扎,處心積慮地謀劃佈局,為的不正是這一刻嗎?

如今,眾大臣聯名上奏請求她垂簾聽政,這無疑給了她一個名正言順掌握朝政大權的絕好契機。

想到此處,慈禧太后不禁喜形於色,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

然而,在這看似輕鬆喜悅的表象之下,卻隱藏著一顆充滿野心和算計的心!

於是在第二天,即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七日 (1875年1月14日)。

兩宮太后便頒佈了懿旨,她們二人直接答應了要實行垂簾聽政……

懿旨上面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大臣們所上奏,考慮再三決定垂簾聽政。但是垂簾之舉動,是一個權宜的辦法”

“之所以如此是念在新帝年齡尚小,且時事多艱,如今正值多事之秋,且王公大臣們沒有一個不贊成垂簾聽政的,等到日後皇帝典學有成,我們就即行還政。”

這一套話語下去可謂是滴水不漏啊,面子和裡子可以說是全部都賺到了。

因為向外面表示出來的是,慈禧太后認為垂簾聽政只不過是一時的是因為皇帝年幼。

不垂簾不行,不垂簾聽政皇帝處理不了那些繁雜的政務,所以只能勉強答應。

等到小皇帝長大成人,典學有成後,還會將政務全部歸還……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大清王朝的再一次的垂簾聽政猶如一場不可避免的風暴,終究還是要降臨到大清王朝這片土地之上。

按理來說,通常情況下,一旦掌握了政權之後,那些統治者往往會迅速地將一些核心部門的關鍵人物替換成自己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