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張遼的擔憂,呂布毫不猶豫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兩百萬百姓遷往長安本就不合理。長安如何能一下子承受如此多的移民?到時恐怕會有大量百姓凍死餓死,太造孽了。不如現在就讓一部分人離開,既減輕了長安的壓力,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犧牲。”
張遼聽罷,對呂布的眼光和決斷深感佩服,他當即表示支援:“大哥所言極是,您的深謀遠慮,小弟佩服之至。”
呂布轉向公卿大臣和那些驚恐未定的百姓,突然單膝跪地,誠懇地說道。
“洛陽的百姓們,我知道遷徙到長安讓你們飽受痛苦與磨難,但這是董相國和朝廷的旨意,我呂布力有未逮,無法改變這一切。”
呂布的目光在人群中掃過,繼續說道:“今日,我願頂著人頭落地的風險,給予你們選擇的自由。你們可以選擇跟隨我繼續前往長安,也可以選擇去往他處尋求新生。我呂布在此發誓,絕不為難任何一位百姓,請大家好好斟酌自己的未來。”
百姓們被呂布的真誠所打動,不少人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一位老者上前,顫抖著聲音勸道:“呂將軍,您的仁心我們感同身受,請快快起身吧,這不是您的錯。”
呂布緩緩站起身來,他的眼中也含著淚光:“謝謝大家的理解。洛陽真的別去了,西涼兵的粗暴大家有目共睹。選擇離開的百姓,我呂布會盡力提供幫助,讓大家能夠安全地開始新生活。”
洛陽百姓不約而同的朝呂布拜了三拜,隨後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表示願意跟隨呂布前往長安,有的則選擇離開,尋求自己的出路。
沒多久,大家商議的結果出來了。
三十多萬人決定往北面跑去尋求新生活,還有四十多萬人往南面尋求親友的幫助。
剩下的一百六十多萬人則選擇繼續跟隨呂布,前往長安。
蔡邕走上前,語氣中帶著一絲哽咽:“呂將軍,你的仁義之舉,洛陽百姓將銘記在心。”
王允也在一旁附和:“呂布將軍,你的所作所為,勝過千言萬語。今日之事,我等公卿大臣也將銘記於心,他日定會向朝廷稟明真相。”
呂布微微一笑,謙虛地回應:“蔡侍中、王司徒過譽了,布只是做了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二月十五日,呂布在一片祥和中成功護送了一百多萬百姓抵達了長安城,途中沒有一位百姓凍死餓死。
一路上,他三次慷慨解囊,拿出珍貴的糧食救濟那些飢餓的百姓,用掉了三萬石糧食。
每當看到百姓受凍,就拿出自己早已準備好的大衣被子,免費送給百姓。
這番仁義之舉,不僅緩解了百姓的困境,也贏得了一百六十多萬洛陽移民深深的信任和愛戴。
抵達長安後,呂布立刻著手安排後續事宜。
他命令張遼、黃忠等將領帶著六千新歸附的幷州軍到崤山腳下紮營,進行特訓,以提升他們的戰鬥力,爭取讓他們儘快跟上右衛營兩千騎兵的步伐。
呂布對眾將說:“諸位兄弟,形勢嚴峻,新兵的訓練至關重要,我們必須讓他們儘快成為合格的戰力。”
將領們領命而去,開始了緊張而有序的訓練。
呂布則安頓好一切後,馬不停蹄地趕赴北邙山高順營寨,準備與高順商議接下來的行動。
在董卓軍大營內,張濟站在昏暗的營帳中,手中緊握著董卓發來的密令。
他的眉頭緊鎖,心中湧起了不安與猶豫。
盜掘公卿大臣乃至皇陵,這等行徑無疑是對死者的大不敬,更是對他個人信仰的挑戰。
他斟酌再三後,最終沉聲下令:“將士們,董相國有令,我們需要挖掘陵墓以獲取珍寶,資助相國的大業。我知道這任務艱難,但為了相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