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四個孩子,大姐早早結婚生子不說,大哥也有了工作,就剩下趙二哥和小妹,趙爸也託了關係,替孩子想想法子,最終還是沒能辦成。
而且這個家裡總得有人下鄉,雖然一家子沒人明說,但是也個個心裡明鏡似的,這個人就是趙瑞民了。
趙二哥高中畢業之後就和同學一起揹著鋪蓋捲兒下鄉了。
出發時趙二哥身上除了知青點發放的300元補貼,趙媽還另外給趙二哥200塊,再加上四處找人換的一些全國糧票,和各種各樣零零碎碎的票,給趙二哥縫在衣服裡。
趙二哥下鄉的地方選在東北,當時趙二哥本想憑著自己的厚臉皮再機靈點,看能不能讓知青辦的人給自己弄到陽市下面的村子,趙媽抬手就給趙二哥一巴掌“你個傻子,咱這兒的農村情況你不知道我還不瞭解啊,土地貧瘠再加上缺水一年忙到頭,糧食產的還不多,物資那就更不用多想。”
“東北就不一樣了,那邊糧食產量豐富,聽人說那邊的米都比別的地方好吃。你去起碼肚皮混飽,我每個月給你再寄點兒副食品,你日子過的也不至於差到哪兒。”
趙爸點點頭補充“最重要的是咱家有個親戚在那邊,雖然這些年來往少,但多少能幫襯著點兒你”。
送趙二哥上火車那天,趙媽這個感情粗放的人眼眶裡也不由得含了一包淚,臨上車之前拉著趙二哥的手不放,一個勁兒的叮囑趙二哥去了東北千萬別找物件,以後回家在家這邊找,遇上啥事兒就給家裡來信兒。
火車進站的汽鳴聲傳來,趙瑞民上了火車,穿過擠擠挨挨得人群找到座位。
看著窗外不停朝他揮手的家人,趙瑞民眼睛不由得泛酸。
心裡湧起難以言喻得滋味,這一走不知道再見是什麼時候。
---
“你給你二哥寫封信過去,這到了東北都快半年了,就來了兩封信,那邊情況說的也含含糊糊的,你讓他問問大隊長,今年過年能不能回來探親。”平時在家不覺得,這會兒二兒子一走半年趙媽還真是有點想的慌。
趙媽轉身往廚房去,在廚房倒騰,看能不能給二兒子寄點啥,說到寄信,趙媛想到了自己空間裡的東西,記憶裡得二哥很是關愛自己,能為二哥做點自己能做的,趙媛也是樂意的。
“大哥,說好的一塊錢能不能提前給我?你給我一塊再加上我自己攢的那點兒,我去和同學換點好東西,到時候一起給二哥送去。”
趙大哥不知道趙媛的小金庫有多少,但是他清楚自己的啊。
他自己手鬆,趙媽就把他的工資把的死死的,每月去廠勞資科領到31塊工資,在他手上還沒捂熱,趙媽就拿走了,給他6塊平時花用。
這會兒趙媛要,趙大哥只能苦著臉找他媽“媽,下個月的零花給我先支點兒吧,我答應給媛媛1塊。”
兄妹倆的那點兒小九九趙媽全看在眼裡“也是你現在談物件了,這錢就提前支給你,你盤算清楚點兒這個錢該怎麼花,花到哪兒,心裡有點數聽到沒有?”想到花錢大手大腳一點兒規劃都沒有,趙媽就恨得咬牙切齒。
趙媛寄出的郵包一路翻山越嶺抵達東北的時候,趙瑞民下鄉的勝利村已經落了厚厚的一層雪,趙瑞民窩在自己小房子里正在美滋滋的吃著烤紅薯,旁邊還放著一小碗劈開了口子的水煮板栗。
是的!趙瑞民已經給自己安排上小單間了。
手腕粗的紅薯窩在煮飯時燒的紅亮亮的木柴裡,捂一個上午再拿上來,撕掉最外層的燒黑的皮,露出裡面黃燦燦的芯,咬一口軟綿綿,甜絲絲,趙瑞民躺在燒的暖烘烘的炕上,感受著這甜蜜的滋味,掀開窗簾看了看外面飄飄揚揚的雪花,安逸的嘆了口氣。
這下鄉之前哪能想到冬天日子會過的這麼舒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