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兵來將來,水來土囤。
唐天聽著大家群情激奮,也不再多想。
他知道北宋未年,南宋初年,狗血的事多如牛毛,層出不窮。
不管是大宋的一代名將紛紛掛了,金人內部的鬥爭也是異常激烈。
完顏宗弼貴為四太子也不得不考慮內部鬥爭的因素,金人內部形成的新勢力,表面上大力支援他南下攻宋,暗地裡卻在大搞竄連,準備背後捅刀子。
金朝內鬥也無法掩蓋金人強悍的戰鬥力,要不是唐天使用火炮,估計也像在漳水岸邊折了幾千兄弟。
事實就是如此,宋軍在淮河一線確實不堪一擊。
南宋上無良將,下無精兵,只有忠義的百姓。
大宋唯一能與金人對抗的西北軍也被打躺下了。西北軍中最有名的種家軍被金人打得就像一個小撲街,种師道也掛了。
西北軍中折家軍、姚家軍相繼被打成狗了。
中興四將的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岳飛,也僅有韓世忠與岳飛尚能一戰,可惜也是孤掌難鳴,勢單力薄。
“當,當,當!”
三聲清脆的鐘聲,飄過江面,與世無爭地傳來。
“老弟,你既然來到此地,不妨看看金山寺。”
韓世忠說得真切。
旁邊的梁紅玉也跟著說道:“是呀,金山寺香火靈驗,萬民敬仰,上官姑娘,芸姑娘幾位姑娘都未曾去過,是可以一看。”
“好!”
唐天簡單地答道,帶著眾人跟著韓世忠等人前往金山寺。
金山寺座落西側的金山之上,秋風入江南,綠碧如初。放眼望去,古剎煙繞,鐘聲不斷。金山寺因唐時有位法海和尚掘土得金,故得以“金山”。
金山寺也因金山得名,金山就是長江上的一座小島。有人也叫天心島,也有將金山寺叫天心寺之所,唐宋兩朝的大小文豪們則多以金山寺為名,才有了今天的叫法。
其中北宋名士王安石《題金山寺》一詩,相當於為金山寺定名。
金山寺依山而建,從山腳到山頂,殿宇樓堂幢幢相銜,階梯成疊,長廊蜿蜒,臺閣相接,把整個山密密地包裹起來。
四周江水環繞,山水相連,集江南水鄉山水之美,遠望金山寺,金碧輝煌的寺廟建築群和高聳入雲的慈壽塔,看不見山,故有“金山寺裹山”之稱。與焦山定慧寺“焦山山裹寺”形成鮮明的對比。
???
唐天不明白為什麼韓世忠要帶自己來金山寺?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自己鬼使神差地答應了。
不過金山寺地理位置獨特,如果能將火炮架在金山寺上,恐怕縱有千軍不得過江。
沿山路而行,一路上盡是流民,大家有的跑到到韓將軍面前施禮問候,有的站得較遠,只能遠遠地看著,忽然一個小女孩跑過來,拉著韓世忠的手說道“將軍,聽說金人被打退了,我們可以回家了呢?”
小孩子眨著一雙又大又黑的眼睛,清澈如水的目光透過有些散亂的頭髮,小手略有一層的泥黑在白細的肌膚中顯得格外刺眼。
小女孩嫩細的聲音不大,卻讓人聽得非常清晰。
此時此刻。
所有人都秉住呼吸,目光齊涮涮地看著威風莊嚴的韓世忠。
“當,當,當!”
三聲清脆的鐘聲響起,所有還是沒有動,都在靜靜地站在原地,各種夾雜著複雜表情的目光,讓人感覺深深的不安。
韓世忠看看一旁的唐天,又看看身後的將士,又看看著四周的流民百姓。最後他抱起小女孩,眼裡充滿淚水地說道:“相信我,不管金人退不退兵,我們都會回家,如果金人不退兵,我們把他們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