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六月二十八日夜,四更時分。
已經睡熟的百姓被一陣噪雜的吵鬧聲驚醒,他們起身,不敢開門,只能透過門縫向外看。
街道上滿是持槍披鎧,來來往往的兵卒。
那些平時緊閉的高門大院此刻卻燈火通明,人群慌亂,不時傳來小兒的啼哭聲,以及大人的催促聲和叫罵聲。
門外停著馬車,每處房宅外都至少有十幾輛。
僕人將箱子抬上去,然後在士卒的催促聲中,主人們坐上馬車,向著特定的方向駛去。
接著,士卒結隊離開,大門再次被關了起來。
過了大約半個時辰,糟亂的聲響再次響起。這次兵卒更多,他們排著整齊的佇列,沿著大道向東邊的朝陽門方向行去。
佇列中間跟著無數馬車。
有人認出了他們,都是大明的勳貴們。
有英國公張世澤,有鎮遠候顧肇跡,有西寧侯宋裕德等等人物。其他的,認識的,不認識的一大堆。
而在這些人身後,各個兵卒虎背熊腰,長相威儀,旗甲奪目。明眼的人看去,知道這些都是天子禁軍。
看著他們遠去,看的人眼圈通紅,哀嘆連連,恐懼、悲傷、痛苦的情緒在心中瀰漫,不少人失聲痛哭。
為自己的未來和命運憂心。
這幾日,一直有人在傳戰事不利,大明皇帝要離京。
現在看來,這並不是虛言,而是事實。大明天子,他們的皇帝,真的要拋棄自己的臣民獨自逃生了。
夜幕之下,無數人家都點起了油燈。
在昏暗的燈火下,聰明的百姓開始打包行李,準備天色一亮便離開京師。
皇帝都走了,京城又如何能守住?
留下來,只會淪為待宰的羔羊。
朝陽門城頭上,數人肅然而立。
有李邦華、王承恩、李若璉、楊廷麟、王家彥、金炫、唐通、劉肇基。
看著出城的佇列連綿不絕,幾人眉頭緊縮,盡皆沉默不語。
不知過了多久,李邦華才輕輕的嘆了一口氣,迴轉身來,向在場的所有人行了一禮。
眾人臉色頓變,連忙回禮。
李邦華起身,“諸位,天子離京,京師動亂在所難免。如何穩住局面、堅守城池,就看在場的諸位了。”
楊廷麟帶頭行禮,“李閣部放心,我等必定齊心禦敵,以報天子之恩。”
李邦華點了點頭,轉向王家彥道:“王總督,一旦天亮,必有無數百姓擁到城門,想要出城。京營的人馬可盡數派往九門,穩定城門秩序。若有趁機做亂者,立即逮捕入獄。若動亂不止,可斬殺。”
王家彥臉色一凜,抱拳道:“屬下明白。”
李邦華點了點頭,又轉向唐通,“朝陽門緊要,就麻煩唐將軍暫時留守此地,協助金後督穩住局面。你二人要通力合作,確保此處安全。”
唐通、金炫兩人連忙抱拳,“末將領命。”
李邦華接著看向劉肇基,“劉將軍,城中安穩也同樣重要,你那一營人馬就負責在城內巡邏。有人趁機作亂,搶劫、姦淫者,直接斬首示眾。”
劉肇基挺直身子,拱了拱手,沒有多言。
李邦華最後將目光落在王承恩和李若璉身上,“王公公,李指揮使,你們是陛下最信任之人,本職也不隸屬內閣。但陛下出京之前曾言說,你二人要聽本官之令。不知……”
李若璉首先拱手道:“屬下聽令。”
王承恩也笑了笑,“李閣老,有什麼吩咐的,您儘管言語。咱家和咱家的兩萬廠衛隨時應命。”
李邦華深深的點了點頭,“李指揮使,你手下錦衣衛散佈京師,若有訊息,你必會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