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種子保育計劃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地球作為人類文明的搖籃,承載著無數生命的繁衍生息。然而,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與星際探索的不斷深入,一個嚴峻的問題悄然浮現——珍稀植物正瀕臨滅絕的深淵。
韋家,作為星際生態領域的先驅者,敏銳地留意到了這一危機。韋老爺子一生痴迷於植物研究,早年在地球的原始叢林、高山峻嶺之中穿梭,記錄下許多珍稀植物的生態資料。韋父接過衣缽後,將研究範疇拓展至太陽系內的幾顆行星,發現外星環境雖嚴苛,但也孕育出獨特植物,它們有的能在輻射強烈的火星地表縫隙中紮根,依靠稀薄大氣裡的水汽頑強生存;有的在木衛二冰層下的液態海洋熱泉口附近,以特殊的化能合成方式生長。可如今,無論是地球本土的古老銀杏、珙桐,還是外星發現的星葉草、炎熔蕨,都因星際採礦、外星基地建設、宇宙射線變化等因素,數量銳減。
面對此景,韋家當機立斷,發起了星際種子保育計劃。這計劃的第一步,是打造特製環境艙。這些環境艙分佈在地球的隱秘山谷、月球的背面基地以及星際遠航艦隊之中。艙體模擬各類環境,從金星高溫高壓、酸雨肆虐的地表,到冥王星寒冷黑暗、氮冰覆蓋的荒原,精準調控溫度、溼度、氣壓、光照時長與光譜。地球山谷中的環境艙,為適應熱帶雨林植物種子萌發,溫度恆定在 25 至 30 攝氏度,溼度保持 80%以上,光照模擬穿透茂密枝葉的斑駁光線;月球背面的艙室,針對耐寒耐旱的外星沙棘類種子,溫度可低至零下 50 攝氏度,氣壓稀薄近乎真空,光照則採用全光譜強光燈,彌補月球無大氣層過濾的強光環境。
基因技術的運用是該計劃的核心亮點。韋家科研團隊日夜攻堅,採集瀕危星際植被的 dNA 樣本,放入量子基因測序儀。分析出具有強抗逆性、高繁殖力的基因片段後,利用基因編輯工具 cRISpR-cas9,將這些優良片段精準植入同類瀕危植株,或親緣相近植株的胚胎細胞內。比如,把一種能在宇宙射線輻射下自我修復 dNA 損傷的外星苔蘚基因,匯入地球高山雪蓮種子細胞,增強雪蓮對紫外線突變的抵禦力;又或是將地球沙漠仙人掌耐旱基因,融入木衛一上因火山噴發頻繁、水分稀缺而瀕危的熔岩花基因組,使其在乾旱環境下也能鎖住水分,茁壯成長。
隨著計劃推進,保育成效初顯。在地球喜馬拉雅山深處的保育基地,曾幾近消失的星耀蘭重新綻放光芒。其花瓣閃爍著微光,那是基因改造後對高山夜間低溫環境的應激發光反應,吸引夜間昆蟲傳粉,種群數量從寥寥數株增至百餘株。火星軌道上的太空農場裡,經過基因最佳化的鐵棘藤,根系在模擬火星土壤中縱橫交錯,穩固沙丘,葉片能高效吸收火星大氣中微量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為未來火星移民建立生態屏障。
但困難接踵而至。宇宙盜獵團伙盯上了這些珍貴植株,他們突破星際防線,襲擊運輸種子的飛船;不同星球的微生物入侵環境艙,引發未知病害;還有基因編輯後植物的生態平衡問題,部分改良植株過度繁衍,擠佔本土生物棲息地。韋家聯合星際聯邦,組建護衛艦隊,為保育運輸護航;生物學家研製微生物隔離護盾,嚴守環境艙生態;生態專家構建動態監測模型,調控改良植物種群規模。
在星際種子保育計劃實施的第十個年頭,成果斐然。3000 餘種瀕危星際植被重獲生機,綠意從地球蔓延至太陽系各角落。韋家第三代傳人,年輕的韋星航站在新建的星際植物園中,望著眼前形態各異、生機勃勃的植物,深知這是祖輩父輩心血的結晶,更是人類與宇宙和諧共生的希望之光。他知道,未來之路漫長,要將這保育事業拓展至銀河系,讓生命之種在星際間永恆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