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零七回 木頭人木鎖連雲 王小q玄功搬山

木頭人一聽,伸伸腰站了起來,一哼氣說道:“我差一點兒就成功了,沒想到碰見你這麼個攔路的主,氣死我也!”

王小q笑道:“也不能這麼說,我是在給你積德,幹壞事是要遭天譴的,修行百年不易,何必自毀道行呢?”

這個木頭人也有來歷,話說清嘉慶6年(1801),濟南章丘博平村發生了一件轟動全村的大喜事。這年村內有叔侄二人同科考中舉人太學生,殿欽賜翰林院檢討,村民稱為南北翰林。北翰林是叔輩,名劉其深,字靜奄。南翰林是侄輩,名劉靖遠,字安候。二人性格相同,聰明好學,為人忠誠善良實在。

這日叔侄二人同時進京上任,全村男女老少十里長亭為之歡送。這是博平人民的驕傲,也是博平自古以來文化底蘊的彰顯。二人在翰林院掌修國史,制誥史冊,修書撰史,執文瀚之事,其職頗為清要。

這一天當朝內閣大學士,太子少保劉墉來翰林院訓察時,聽說有兩位劉姓翰林是山東人。劉墉是山東諸城人,因是劉姓又是老鄉,家鄉之情悠然而生,立馬派人引見。劉其深、劉靖遠拜見劉墉,劉墉不見則罷,一見大驚指著劉靖遠道:“你可是劉靖遠?”

劉靖遠答道:“正是。”

劉墉道:“你還記得我當年在濟南筐市街你哥倆開的醇醫堂藥鋪住過一宿?咱們是老鄉,今天又在這裡遇著真是緣分!”

原來劉墉當年到濟南辦差,巧遇同姓又是老鄉的靖遠之兄劉芳遠,就在芳遠藥鋪住了一宿。當時劉靖遠正在醇醫堂讀書,因此結識。叔侄二人忙再跪拜道:“學生眼拙,有所冐犯之處望大人恕罪。”

劉墉道:“不用客氣,在這裡遇著真是緣分。改日可到我那裡做客。”

叔侄二人忙拜謝道:“謝謝劉大人的抬愛,學生怎敢驚動大人。”

劉墉道:“咱們是當家子姓劉,又是老鄉,還是老相識就不必客套啦。改日我派人來請二位。”說罷打轎回府。

你道劉墉怎麼想的,他想找機會提拔他叔侄倆。

這一日劉靖遠叔侄二人正在翰林院,有差吏來報說:“劉墉大人請二位到府上以敘。”二人忙更衣整冠跟差吏去了劉府。

二人拜見畢,劉墉便道:“今天請二位來是想把你們引見給皇上,如皇上有什麼應允之事,你們馬上叩頭謝旨龍恩。現我領你倆到殿門外等候,聽我呼喚。”

於是三人來到殿外,劉墉急步進上朝大殿。這時眾臣已全到,劉墉故意晚來,嘉慶帝見劉墉來晚便問道:“劉愛卿為何來遲?”

劉墉忙跪拜:“回皇上因我家來了兩個小人是老鄉,所以來晚望皇上恕罪。”

嘉慶帝一聽奇怪,心想什麼小人?於是道:“劉愛卿,什麼小人我倒要見見。”

劉墉忙道:“他們在殿外我便去叫來。”

於是劉墉忙把二人叫入殿內,二人慌忙跪下叩頭。嘉慶帝一看下邊所跪之人便對劉墉:“劉愛卿這那裡是小人,這是兩個大人呀。”

這時劉墉忙叫他倆謝恩,皇上自知失口但不能失言,接著說:“二位在什麼地方工作?”

劉靖遠忙先答道:“回皇上,我們倆是翰林院檢討。”

皇上一聽心想:好啊,二人夠封官的資格,便說道:“二位愛卿天天在翰林院勞作很是辛苦,可願出去走走?”

二人忙跪答:“在什麼地方都是為國為皇上效勞是應該的,在翰林院很好,不辛苦。”

皇上一聽他們沒有出去的意思,也沒再說什麼,便叫二人退下。唉人啊!老實實在是優點,但太老實實在就成了缺點啦!錯!他爺倆並不傻,他們看到官場上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不如在翰林院為國做點實事,還能多學點知識,不進官場,少惹心煩。

劉墉精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