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五十九回 千佛山拾級而上 羅漢像佛光暗淡

王小c騎著濟世山君,與墨龍、小棠一齊趕往千佛山。

其實他心裡一直隱隱不安,覺得事有蹊蹺,明明他們是去天蒼嶺尋找青龍蹤跡,卻平白無故碰見替摩訶仙傳話的白兔公,把他們引到千佛山,這裡究竟有什麼事等著自己呢?

他盤算著,也毫無頭緒,時間不長三人就來到千佛山上空。

千佛山與趵突泉、大明湖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具有古老的歷史和悠久的文化,名勝古蹟眾多,是省城的宗教勝地。千佛山屬於泰山山脈的餘脈,東西橫列,翠峰連綿,盤亙於jn市區南面。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千佛山海拔雖然只有285米,但是歷史非常悠久,最早見於文字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漢朝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春秋時期,齊晉兩國曾在山下交兵。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在其《水經注》中稱:千佛山古稱歷山。“歷山”即為千佛山歷史上的第一個名稱。

濟南,戰國時稱歷下邑,西漢時稱歷城縣,現在濟南有歷下區、歷城區,山下還有一條歷山路,都因此山而得名。相傳,上古時期舜帝為民時,曾於此山下耕田居住。因此,千佛山在唐朝以前又被稱為舜山、舜耕山。山西側的“舜耕山莊”、舜耕路,都是因此而得名。

“千佛山”名稱的由來主要有兩種說法:其一是東晉時期,佛教傳入濟南,當地百姓每年都要在這裡舉行一種名為“遷祓”的儀式。“遷祓”的含義為:遷居高處,祓除不祥,祭以除惡。世人俗稱為“遷祓山”。因“遷祓”與千佛”諧音,久而久之,人們將“遷祓”轉音為千佛。另一種說法是隋朝開皇年間,山東境內佛教昌盛,虔誠的佛教徒在崖壁上鐫刻了很多佛像,並在山腰處建“千佛寺”,於是這裡就成了香火勝地,從那時起,開始稱“千佛山”了。千是泛指,多的意思,並不是實指一千尊佛。

他們落在千佛山—禮敬門前,此門取佛經“禮敬諸佛”之意,為四柱三樓石坊,氣勢雄偉。上書“千佛山”三字,由民國十一年六月山上興國禪寺的和尚行洹募立的“千佛山”顏額碑刻摹拓放大而成。

他們站在坊前,仰望千佛山,山上的蒼松翠柏,梵宇僧樓盡收眼底。正如清朝著名文學家劉鄂在《老殘遊記》中所描繪的:“彷彿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作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

穿過牌坊,左前方有鳴雞石碑刻,碑文是濟南當代著名學者,大舜文化專家徐北文撰文並書寫的《歷山頌》。碑文以宏揚大舜文化和謳歌當今時代為主,大舜文化會在歷山院作詳細的介紹。

墨龍本想御氣飛行,被王小c攔住,“佛教聖地,當虔誠行進,不能胡來。正好我們也一賞千佛山聖境,豈不美哉。”

面前這條臺階路是上山的主盤路,盤路兩側是十八尊石質羅漢像。東側第一尊是十七降龍羅漢,西側第一尊是十八伏虎羅漢。

羅漢,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弟子,受佛的囑託,不滅度(即不再進入生死輪迴),常住世間受人供養,為佛護法,為眾生造福田。他們本領很大,有的降龍,有的伏虎,有的捉妖,有的縛獅,深受人們景仰。

羅漢是梵語“阿羅漢”的簡稱,是小乘佛教修行達到的最高果位,而在大乘佛教中則低於佛、菩薩,位列第三等。佛教認為,獲得羅漢這一果位,就可以熄滅一切煩惱,圓滿一切功德,永遠不會再投胎轉世受“生死輪迴”之苦。

其中一尊表情較為古怪的羅漢名叫那伽犀那,他以闡述“耳根之論”聞名,所以他的塑像或畫像常作挖耳狀,以示耳根清淨,故又稱為“挖耳羅漢”。

一尊較胖的羅漢,是佛教中非常有名的一位,他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兒子羅侯羅。釋加牟尼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兒子,出家之前娶了表妹耶輸陀羅為妻,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羅侯羅,